快好知 kuaihz

赚钱的4个层次和4大策略:决定未来10年你在...

▲点击蓝字关注@《吴光于精进笔记》

做顶级战略营销顾问+个人发展顾问

前几天和朋友夜跑,之后喝了点小酒,期间聊到大家都关心的一个老问题,赚钱,我觉得有必要通过文章梳理一下,希望对朋友们有用。

商业也是一门科学,所以,赚钱的关键仍然是那句老话:首先认识规律和真相,然后在规律之上制定策略,驾驭规律,实现从A到B的改变。

人往往高估自己,低估困难,而保持贫穷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如果不掌握这些底层思维,大部分人想赚钱,可能还是会做出拿苍蝇拍打坦克的举动而不自知,年复一年,觉得自己也努力了,怎么就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呢?

这种情况几乎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大部分人终其一生也改变不了,只有少部分人有意无意的驾驭了规律,实现了改变。

从基本的供求定律出发,我将赚钱的方式分为四个层次:闭门造车、跟风、短期稀缺和长期稀缺

每个层次赚钱的概率和能力不同,我们要做的是,首先清晰认知这四个层次,这会为我们指出几个明确的努力方向,然后针对真正能持续赚钱的第三、四两个层次,设计正确的策略,让今后的努力更精准有效。

商业世界是一台大机器,下面我们一步步深入这台机器的驾驶室。

1:

层次一:闭门造车式供应

有次和老妈聊天,不知道聊到什么问题起了争执,我斩钉截铁的说,你这个生意是赚不到钱的,见她没有什么反应,我接着补充,因为你做的这个生意没有成长性,所以你的生意今天是这个样子,下个月还是这个样子,明年是这个样子,10年之后还会是这个样子,老妈好像恍然大悟。

我又举了一个同学的反例来说服老妈:虽然五年前这个同学一个月只能赚1000块钱,但由于他做的事是能长期积累的,所以,他只要持续做,就会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到现在,这个同学已然成了我们圈子里的小富翁。

进入社会,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人总会找到自己相应的生存之道,然后,大部分人会怀抱美好希望,守着一份没有积累性的工作,将自己第一年的梦想重复做几十年。

看到有些朋友在一个单位干了十年,还月薪5000,这让人非常震惊,也很痛心。

从供求的角度看,这部分人只是被动或无意识地供应着,五年之后的结果他们无法把握。

2:

层次二:跟风式供应

有次和老妈聊天,她说了在菜市场观察到的一个现象:今年猪肉价格上涨,所以卖鸡的生意突然火爆起来,这个菜市场只有一个摊位长期做卖鸡的生意,生意好到每天排长队。

见到这么火爆的生意,没过多久,同行纷纷加入进来,短短两周之内,菜市场卖鸡的摊位一下多了六七个,原来供不应求的市场,瞬间变得供大于求,结果很多后进者的摊位前并没有排起长队,反而很多货都卖不出去或低价处理,不但没赚到钱,反而亏了很多进去。

听完这个故事,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这些跟风进来的人并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他们可能连为什么鸡生意突然变得这么好的原因都不知道,更别提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了,他们决定进场的依据,就是看到别人赚钱了,所以自己也按奈不住,火急火燎的跟风而来。

这就是跟风式的供应,市场也正是通过这种机制来调节社会资源的生产和分配。

跟风式的供应者比闭门造车式的供应者好一点,毕竟跟风的人还是想要主动改变一些东西的,但由于他们的策略和行动并没有建立在对规律的认知上,所以这部分人绝大多数是赚不到钱的,或者很难长期赚钱,即使赚到钱,也不知道自己赚到钱的真正原因和逻辑,凭运气赚到的钱,最终会凭实力亏出去。

这个社会有许多更为精明的供应者,他们把自己的供应建立在更为坚实可靠的规律之上,所以他们是真正能赚到钱的人。

3:

层次三:短期稀缺式供应

当一个市场供不应求时,有限的卖家就能轻松获得大量客户,而且这个时候卖家还有很强的涨价能力,所以能够以很高的价格、很快的速度进行售卖,在迎来大量跟风者之前的一个窗口期,他们已经赚的盆满钵满,这就是短期稀缺式的供应者

短期稀缺供应者是跑在跟风者前面的人,跟风的人很多时候正是因为看到了短期稀缺供应者赚到钱而进场的。

古代物质匮乏,所以无良的商人可以靠囤积大量货物,等待高价的时候卖出,牟取暴利。

当下已经是一个物质过剩、信息过剩、高速变化的世界,市场的广度、碎片化程度、复杂度都远远高于古代,这也意味着有更大的空间和机会成为市场的短期稀缺供应者,特别是对中国这样极不均衡的大市场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他一个在北京做智能手机相关业务的朋友找到他,想要和他合伙做事,聊了一个小时,我这个朋友没有听懂他朋友的业务,于是拒绝了这个合作机会,而这个时间点正是智能手机开始大规模普及的前期,几年之后他这位朋友赚了上千万,而且在北京买了几套房,很快实现了财务自由,我这个朋友后悔不已。

到了2013年,五年之后,我这个朋友来到深圳,有人找他做功能手机,当时朋友判断,现在已经是智能手机的时代了,做功能手机怎么会有前途呢,于是果断拒绝了这个机会,到了2015年,朋友得知之前找他做功能手机的这个朋友通过卖功能手机发了大财,在深圳买车买房,再次后悔不已。

短期稀缺供应者之所以能以先行者的身份进入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本质上是掌握了信息优势,他们通过信息差,找到供不应求的市场,赚得盆满钵满,2008年做智能手机相关业务赚到钱是因为有信息优势,2013年做功能手机赚到钱同样是因为有信息优势。

建立信息差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一个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2008年的时候,他怀揣50万现金来到北京,一个在韩国呆了很多年的朋友在北京买了几套房,建议他也赶紧买一套,他说当时北京的房价5000左右,但自己觉得太高了,半年之后房价涨到了一万,之后年年上涨,他也彻底失去了在北京买房的机会,事后分析,他这个朋友之所以如此坚定的在北京买了几套房子,是因为他在韩国看过类似的事情,因为亲眼见过,掌握了信息差,所以坚信不疑。

比如,中国最早一起的互联网创业者,大多是从美国复制一个已经成功的商业模式到中国获得成功的,因为美国和中国有巨大的信息差,在美国已经成功的故事,会在中国重复一遍,其中成就最大的当属马云。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收入和他的行动半径成正比,一个人的收入基本是他经常接触的5个人的平均水平,这一切是不是都在印证信息差可以创造财富这个结论呢?

因为行动半径越大,见到的东西就越多,掌握的信息就越多,而一个人如果在有钱人的圈子,也势必接触到很多最前沿的信息,建立信息优势,成为短期稀缺供应者

网上经常看到有人分享一年赚1000万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故事基本不靠谱,因为短期稀缺供应者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窗口期越长越好,如果不是特别铁的关系,怎么会给你讲?

对于这些故事,我们要做的不是火急火燎的跟风,而是分析它背后的真实性和逻辑,从而得到某种启发。

4:

层次四:长期稀缺式供应

巴菲特投资有一个护城河理论,他只投那些他认为有护城河的公司,因为有护城河,所以这些公司能够抵御竞争者的侵入,进而在一个市场上成为数量极少的供应者,我把这样的供应者称为长期稀缺供应者

李开复和硅谷投资大神彼得蒂尔对于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什么样的生意能赚钱说得更直白:局部垄断——能够形成局部垄断的公司才是好公司,能形成局部垄断的生意才是好生意,这是创业者在创业的第一天应该设法追求的目标。

有很多方式可以形成局部垄断。

例如,通过稀缺资源,形成长期局部垄断,如中石油、中石化,它们掌握石油这一稀缺资源。

例如,通过专利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保护,形成长期局部垄断,如华为,通过自己的专利技术积累和相应法规的保护,形成局部垄断。

例如,通过打造品牌,在顾客心智中对某个品类的商品形成长期的心智占领,进而形成市场的长期局部垄断,说到空调,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格力。

还有通过特许经营形成局部垄断,例如,一个好公司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找到相关的人负责一个省、市这样的区域市场,这些人往往是公司中的资深员工,或者是当地对这个市场比较有影响力的人,这些人拿到这样的资源和项目后,可以在一个局部市场形成比较长期的垄断,这也是过去很多人白手起家的基本模式。

想要赚钱,我们需要在深刻理解相关规律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长期策略,让自己成为短期稀缺供应者或长期稀缺供应者,对于普通人来说,有哪些具体的策略呢?

我总结了普通人可以操作的4个策略,通过彻底贯彻这几个策略,我相信,普通人也可以在自己的一个领域内成为短期稀缺供应者甚至长期稀缺供应者,在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上赚到钱。

5:

四大长期策略

这四个策略指向同一个关键词:稀缺

通过让自己变得稀缺,让自己把握稀缺,进而为自己建立一个供不应求的细分市场。

策略1:深耕垂直领域。

成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专家,解决这个领域内其他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人就会变得稀缺,这也是之所以做困难的事更容易成功的原因。

在一个细分领域持续深耕,还可以在信息、认知、资源、品牌等方面建立起足够高的高度和势能,这些要素的积累会让一个人逐渐进化为“稀缺供应者”。

成为细分领域的专家,最核心的是决心,决心用2年、5年、10年甚至30年的时间,把这个领域拿下来,有了这种决心,所有短期内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其次是对领域的评估,确保自己准备深耕的领域有恒久的需求,不要做一段时间社会就不需要相应的供应了。

最后是缩小领域的范围,成为一个大领域的专家很难,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成为一个重度垂直细分领域的专家,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到,我称之为挖深井——挖一条一米宽,一千米深的护城河。

例如,我做在线教育,本质是要解决人们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社会越来越复杂,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人和企业在认知、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会一直存在,而且会越来越强。

策略2:打造个人品牌。

和企业一样,个人也可以利用品牌来占领心智,成为细分市场的垄断者,让很多人一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就想到你,就像我们一提到冰箱就想到海尔一样。

而且今后的环境,人们对企业品牌越来越无感,个人品牌的商业价值会越来越大。

做个人品牌的另一个关键是要放大粉丝基数,做过销售的人都知道,只有当潜在客户基数足够大时,业绩才有保障,其实这个逻辑也适用于个人局部市场的打造、遇见贵人、整合资源等方方面面。

互联网等基础设施为我们提供了大规模宣传和链接他人的力量,好好利用这些基础设施,我们可以成千上万倍的放大自身的价值。

比如,以前我曾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到过销冠,业绩占公司60%以上,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我做大了潜在客户的基数,并且让这些潜在客户一遇到相关问题就想到我。

同样的方法论,我相信可以用在各行各业。

策略3:进入核心圈子。

财富分阶层,更分圈层。

事情都是人做的,项目、资讯都是从核心圈子往外扩散,这是个基本常识,所以很显然,进入赚钱的核心圈子,有助于建立资源、认知、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身处核心圈子外围,其实是很难赚到钱的,因为这样的位置很难让自己建立信息、资源、认知等方面的优势,而且价值网中的利益相关者都会拼命捍卫自己的利益,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利益让给外面的人。

任何行业其实都有人赚钱,而且赚到钱的都是少数,其中的关键,一是看自己在专业领域是否挖得足够深,二是看自己是否进入了核心圈子,圈子和人对了,其他的一切都对了,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策略4:顺势而为。

这里所谓的顺势而为,核心是让自己直接进入一个“长期供不应求”的大领域,这些领域会在未来10年、20年保持高速的增长,身处这些领域的人,即使只做到行业平均水平,也会因为水涨船高的赚到可观的利润。

比如,过去的房地产就是这样的领域,地产商只要挖个坑就能赚钱,而买房者或投资者只要在位置不错的地段出手买房就能迎来房价上涨。

比如,医疗市场,老龄化导致对医疗的需求急速增长,而供应端的供给速度又跟不上需求端的增长速度,所以,真正有能力解决相关问题的人就一定能在这个市场中赚到钱,因为他们所在的整个大市场都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

通过贯彻以上四个策略,我相信大部分人可以让自己把握“稀缺”,为自己建立一个供不应求的市场,走上长期积累的轨道,这样的路会越走越轻松,而收益却越来越多,一年比一年好。

如果说个人发展的方法论有一万块拼图,那么本文可能给出了其中比较关键关键的几块,所以,欢迎关注,一起找到剩下的拼图。

对于本文所讲的规律和策略,你还有哪些看法,可以留言区交流。

相关阅读:

大神们的顶级人生算法:寻找内核

个人发展:任正非、毕加索、孔子的共同战略

思维框架:达里奥的五步法——做成一切事情的底层思维方式

说说你对这5门课的感觉?谈谈让你夜不能寐的个人发展问题

吴光于精进笔记

聚焦个人发展,用框架思维加速成长。

吴光于营销笔记

聚焦用户增长,用网络营销赋能增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层次  层次词条  策略  策略词条  决定  决定词条  赚钱  赚钱词条  未来  未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