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思想再好,但是不会表达也是没用的,不会表达就是没思想。「说话」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说得好,可以赢得人心;你说得不好,举步维艰。就像蔡康永说的,高情商就是「会表达」。关于这点,我表示赞同。
把学到的内容讲出来,给自己、给别人都带来价值;比如樊登老师,他每天就是在通过讲书,给几千万的人输出很有价值的内容,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为什么樊登老师讲书可以讲的那么有理有据?讲得那么引人入胜?为什么听他讲一本书甚至比你自己读的效果还要好?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樊登老师「表达能力很强」,非常擅长 「表达型输出」。
三种常见表达能力问题和原因
要像樊登老师这么善于表达,对很多人来说好像一直是个难题,毕竟大多数人小时候都没受过相关训练。另外,要想「高质量」的把你学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回想了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毕业时候做论文的陈述和答辩,刚晋升到管理层带新人,初为人父在家里教孩子……在这些场景里,向他们表达我的想法,都没有预想中那么顺畅。我总结了下,问题无非是出在这么几个地方:
第一,表达时候老是卡壳。
我想把一个概念跟别人讲清楚,但是我讲的时候总是磕磕巴巴说不下去、讲不明白,或者别人提出疑问的时候,我没办法顺利给出解答。
原因:
说到底,这是因为我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不够到位。那些没有办法解释清楚的地方,其实就是我的知识盲点。你有没有真正学会?很多时候需要表达一次才能知道。因为当你输入知识的时候,知识盲点不容易被你察觉,只有当你尝试复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原来自己可能并没有真正搞懂。
第二,你在表达的时候,别人总是听不懂。
我觉得我讲的倒是流畅,但是洋洋洒洒讲完之后,对方听得一头雾水,根本没理解我要讲的东西。我明明说的是A,但他听完后却误以为是B。
原因: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在表达的时候,没有一个清晰的结构。逻辑乱了,听的人自然就乱了。有句话我很认同,思考有结构,表达才能有效力。大脑喜欢有规律的信息,一旦你的思考没有经过整理,就很容易导致你想讲的内容缠绕在一起,杂乱无章,自己讲的难受,别人听着难懂。别人听不懂的另一方面原因,是逻辑结构可能很清晰,但是你表达的内容太生涩难懂了。讲的太抽象了,太理论了。人不喜欢思考,自然也不喜欢抽象难懂的东西,一旦你的表达开始抽象,听的人就会开始走神。你可以回忆一下上课的时候,台下呼噜声最响、大家最容易走神的课是什么?我记得自己最容易走神的是哲学课,因为这门学科包含了太多抽象的概念,如果每个概念不举个例子解释一下的话,我会觉得特别费解。所以说,表达,表达,既要表述出来,也要到达听众的心里。你要把听众设想成一个完全外行的人,把抽象的比例降到最低,多加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故事,帮助他理解,只有他理解了,你才算完成了表达。
第三,是太啰嗦,克制不住表现欲。
这个问题也是大部分人在沟通时会出现的问题。
原因:
你的表达不够精简,你传递的信息太多了,别人要么记不住,要么不想记。
如何提高表达能力呢?
我先解释了常见的表达能力问题和原因,那么怎么才能提高表达能力呢?
要提高表达能力,我个人的经验是,要做到三点:
第一,先把书读厚,扫除知识盲点,对知识点理解到位;第二,再把书读薄,结构清晰、内容生动的讲出来,别人好理解;第三,精简表达,不啰嗦,说重点。
每一个要点我都再详细解释下:
首先,把书读厚,扫除知识盲点
我们看看樊登老师怎么做的。我发现,樊登老师在讲一本书的时候,不会简单的复述书里的知识点,他会用三个技巧把书读厚。
技巧一:了解更多背景。
樊登老师在讲书的时候,基本都会介绍作者的背景,作者的故事,比如他讲稻盛和夫《干法》这本书的时候,他首先会花大量时间跟你讲稻盛和夫创建京瓷的故事,拯救日航的故事、包括他后来退休时把个人股份全部捐给员工自己皈依佛门的故事。
为什么要讲这些书里没有的内容呢?因为这些故事对理解稻盛和夫这个人,对理解他的工作哲学是怎么产生的很有好处。一本书有时候离开作者的成长背景,时代的发展动态,简单去读,都会丢失信息,但把这些内容整合到一起来读,就能帮助你更加深入的理解它。
技巧二:代入自己的经历。
樊登老师在传达书里的观点时,还经常会做的一件事是:代入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代入自己的情绪去思考。这些代入有的是为了通过自己的案例帮助你更直接的理解知识点,有的是为了延展知识点的内涵,有的是通过反思自己做得对不对,帮助你理解这个知识的难点在哪里?包括如果有些书是国外的,那樊登老师代入自己的经历就可以让你在听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中国本土化的视角,你会对这本书更容易产生共鸣。
技巧三:引入他山之石。
就是用其他书来印证这本书的观点。樊登老师阅读量大,这个优势他不会轻易放过,所以在解释书里的观点时,樊登老师常用的“套路”是:在提到一本书的观点时,拿出另外一本书的观点来印证,这样不仅把一本书读出了不一样的对照,还会给听众带入批判性思维。
学习的时候了解更多背景、代入自己的经历、引入他山之石,这三个技巧可以帮你充分的理解和消化知识点,让你在表达的时候,做到手到擒来、融会贯通。
以上是解决「如果你表达时总卡壳,存在知识盲点」的表达问题的技巧,你可以试着用上面三个技巧先把书读厚,充分理解知识点。
其次,再把书读薄,结构清晰、内容生动的讲出来,别人好理解;
有时候觉得自己讲得洋洋洒洒,可是别人听得一头雾水,有两个原因:
「原因1」你在表达的时候,没有提供清晰的结构逻辑。
「原因2」你的逻辑可能很清晰,但是你讲出来的内容太生涩难懂了。这两个问题怎么破解呢?方法很简单。
原因1的解决方法:解决逻辑问题,要学会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
看过樊登老师视频的人可能会发现,樊登老师讲书的时候,桌子上会放一张纸,他会时不时的看一下这张纸。这张纸就是这本书的思维导图,书的要点结构都被归纳在图里,他按照这个结构去讲,绝对不会讲得杂乱无章。
原因2的解决方法:化抽象为具体。
人不喜欢思考,人也不喜欢抽象的东西,一旦你的表达开始抽象,听的人就会开始走神,所以你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把抽象的比例降到最低,提高具体的比例!具体是什么呢?具体就是具体的例子和故事。人这么八卦的动物,天生就喜欢例子和故事!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奇葩说辩论教练黄执中的一个演讲,是个非常好的示范。他在演讲中先是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你真的认识你以为你认识的东西吗?这句话非常抽象,很难理解,对吧,观众听到这句话,表情大概都是一脸问号。这个时候,他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句话:
假如我是一个外星人,我来到地球,地球上的东西,我一点都不认识,现在请你告诉我:什么是桌子?有人回答:木头做的。
这就太奇特了,我们有看过各种材质的桌子。又有人回答:放置物品的工具。那你们现在所放置屁股的这个工具,一定不叫桌子吧!
所以,你们现在知道了:你们所讲的桌子,并不是真正的桌子。你现在也理解了吧,你并不一定真的认识你以为自己认识的东西。
这个说法给我的感觉是相当精彩,他先说出了一句抽象的话,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当别人思考的时候,他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你认识桌子吗?这个例子让人茅塞顿开,立刻理解了他刚才表达的那个观点是什么意思。这就是:化抽象为具体。尽可能为你要讲的知识点,尤其是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和专业术语,搭配一个具体的故事或者案例,去帮助大家理解。
总结一下:做思维导图,可以帮你在结构上建立逻辑,不会讲得杂乱无章。化抽象为具体,可以帮你把内容讲得清楚明了,避免生涩难懂。
最后,精简表达,不啰嗦,说重点
如何在表达的时候不啰嗦,控制你的表现欲,别让对方不耐烦。分享一个我个人在使用的精简表达的小技巧:321训练法。这个方法来自德国的一位培训讲师克里斯蒂安·格吕宁,他在自己的著作《快速阅读》中提出过321阅读法,我把它运用到了表达训练上,改良成了321精简表达训练法。
所谓321精简表达训练法,简单说就是,如果你的表达存在过于啰嗦的困境,那你可以从现在开始,在表达的时候,试着先用3分钟把这件事说清楚,然后试着用2分钟再把同样的事表达出来,最后做到只用1分钟就能表达完原先3分钟的内容。
在这样的过程中,你会慢慢改掉一些无关紧要的语气词,比如“所以,额,那么”,以及一些翻来覆去重复的话。你也会在时间的限制下,学会抓住事情最重要的方面来讲,练成精简表达。
以上我的回答中,解释了3种常见表达问题以及原因,并且针对每个原因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
如果看完对你有所启发,请帮忙点个赞!
王詠
畅销书《简洁的力量》作者
知名大数据公司南讯合伙人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国内资深的大数据专家和电子商务专家,2018年度大数据科技传播奖十大领军人物,中国大数据联盟专家委员,纺织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数据顾问,在传统企业和IT企业从事互联网及零售实践近20年,历任七匹狼集团副总裁,香港金利来集团电子商务总裁等。带领南讯,为华为、小米、三星、飞利浦、欧莱雅、GAP、海澜之家、太平鸟等数万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提供数字化经营解决方案和数据应用服务,并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