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本土营销的农民意识

  近段时间很多陶瓷厂日子都不好过,但我们从来不缺办法,有人发明了“裸价”销售,于是大家纷纷“裸价”销售。前不久有人曾预言:潮退了,就知道谁在裸泳。现在好了,我们一起裸泳。

  这也让我们想起这几年的事情:

  陶瓷行业从佛山等产业基地外迁,大家同去,去湖南、去江西、去河南,有钱没钱都去,把仓库、生产线抵押给银行也要去,结果怎样,从回来的人复杂的脸色能看出来;

  有人有了新产品,于是一哄而上,甚至把所有生产线都砸上去,最后利润没有了,一个好的品种成了鸡肋;

  新中源一次团购吹响价格战的号角,于是大家纷纷团购,适用性、策略搭配、市场弊端通通不管;

  说涨价,大家一起涨;说降价,不到一个月就全降下来了。除了成本升或降,不用考虑市场和竞争的因素了吗?不考虑,反正大家都这样。

  这些背后,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起作用。这种力量比市场的导向机制还要强大,那就是文化背景所塑造的国民性格。

  说起我们的国民性格,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集体无意识。

  在这个广袤的土地上,如果不能形成集体无意识的思想和行动,古代的哪一个朝代的统治都不会有效,于是集体的无意识就形成了,其特征: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还有一个特征: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所造就的分布极广又互相独立的自耕农,其特征就是一个“靠”字,靠天、靠地、靠父母、靠朋友。

  大家谁也不要笑谁,三代以上都是农民。我们农民有一句名言:“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做咱咋做。”我们很多陶瓷企业的营销,就好像农民种庄稼:我今年有多大产能,那我就要多大销售额,要多少利润。产能决定市场,而不是市场决定产能。难怪这几年农民种庄稼总是亏,前景总是一片大好,庄稼一收到库里,价格就扛不住。

  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对民营企业的定义就要改一下:农民经营的企业。尽管外表是成功人士的包装,可骨子里是农民,看看有些企业的作为太像农民

  管理我们靠拉帮结派,“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营销我们看工厂的一亩三分地,产能导向,看天吃饭;

  终于请到一个“精英人物”,期望着他是神仙下凡。

  我们也有一些梦想,瓷片时装化,营销年轻化,购买模式化,营销整体化,瓷砖空间化,配套一致化……不过这些只是停留在想法上,这些新奇的想法和根深蒂固的观念相比,只算是几个五彩斑斓的泡泡,太弱小了。

  于是乎,马可波罗“小市场、大份额”的品牌定位理论我们不适合,东鹏的市场导向太费事了,诺贝尔的系统竞争思想不适合这里,我们要做的是快速发展,一飞冲天。可能吗?!

  一个“靠”字,足以处处被动。几千年前,老祖先已经有人把这个“天”理解为“规律”,可现在我们还又回到了“靠天吃饭”的地步。

  这就是我们目前的中国式营销营销的核心是产能,营销的形式是压货,营销的观念是“靠”,营销的目的是“活着就好”,营销的基本套路是“别人咋做咱咋做”。从传统中来,到传统中去,活脱脱的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思想继承的经典。

  管理越是复杂的企业,营销也就越简单;管理越是简单的企业,营销的要求也就越复杂。这些农民式的管理,肯定不会太复杂,于是要求我们把营销复杂化,复杂化的营销我们又做不来。那又遭遇到现在的市场环境,还是把营销交给经销商去做吧!

  我们一不做管理,二不做营销,凭什么要求高的利润?那干脆把利润最大可能地让给经销商,我们集体“裸价”。有人还把“裸价”用大广告牌打出来,殊不知,裸价本身就是一个企业无能透顶的表现。一次蜕变,我们马上变回了经销商的加工厂。

  我们目前还改变不了浑身上下的农民气息。什么时候才能让人文服从于经济环境,活在当下变成着眼于未来,一拍脑袋的感性变成透彻清晰的理性,还很难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本土营销的农民意识  本土  本土词条  意识  意识词条  农民  农民词条  营销  营销词条  
营销管理

 逆袭如歌“赢销”关键客户

 关键客户是企业重要利润的来源,从营销中的80/20法则,我们不难看出关键客户的地位。如何真正体现并提高关键客户的价值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由于让营销转化成...(展开)

营销管理

 产品促销该如何借力打力?

 经常听到圈内的一些朋友抱怨,现在的促销活动越来越难做,明明活动准备的很充分,活动投入也不小,在执行上也非常注重,可最终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但是,促销主题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