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对现在的浮躁与不求甚解叹息,甲方也好、乙方也好、丙方也好。
营销从这个词诞生开始,就是为了销售的,经营销售。这仿佛为炒的火热的效果营销给了很大的助力,让其趾高气昂的扯开一杆大旗:“我们的广告,是为了真正的销售!”
我们都知道品牌这个词,带着无尽的附加值。却在不断的技术革新中,被目前的不可量化的局面所困扰。因为其复杂性、量化难的特色,让品牌营销被效果营销势力所挑战。挑战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可以出很绚丽的数据报告,把ROI计算的清清楚楚,为了可以得到认可,只想做好“营销”的“销”的角色。另外一个,这些年搞的不温不火,主要是不能拿出什么新鲜玩意去证明自己做好了“营销”里“营”的角色。广告主终归是要为现实买单的。
看上去品牌营销已经落败了,越来越多的广告主被市场所影响,开始关心后期了。对于那些高举高打的品牌思路嗤之以鼻。这其实不赖品牌思路,赖人。
走的时间长了,忘记了出发的目的。广告公司不是搞好客户关系,为了汇报的更完美而绞尽脑汁的编出数字,不是用一个已经确认的结果去找一切有可能的数据支持,不是整理出一个方法论去让别人觉得你有多专业,更不是用一堆根本没想明白的所谓的大创意去“行销/行骗”,当一个广告人只会这些的时候,应该耻辱,也应该为品牌价值观被低估的现状去负责。
品牌是没错的,眼前的例子大家都记得:当当网——作为我曾经服务过,且有非常深感情的品牌,一度超越京东成为B2C行业的第一名。作为一个广告人,我只能看到,因为其后期的市场策略不断的收缩,严重的关注实时效果,丧失了与京东竞争的地位。而京东却随着不断的市场推进,一直到现在的门户全覆盖策略,打下了半壁江山。
效果和品牌是一个组合,甚至本身就是一体。不要妄图拆开他们,同样一个广告位置,评估ROI京东能做到1200%,而你用一样的产品、创意策略,也可能只能到600%,而淘宝或许能做到2000%。看到这样的数据,或许未来大家可以连竞品分析都免了,先读懂自己。所以,在广告行业里,可能没有什么是多余的,只是还没办法去量化、去理解而已。
我们并不能抵触这些不能量化的现实,因为我们也并不清楚空气中究竟有什么“神奇”的物质,但我们依然要呼吸。对于一个品牌来说,他也需要呼吸。或许效果营销是新鲜的氧气,但也是加速腐败的利器。扎扎实实的存在于世间,会很好。
其实时间长了,慢慢感觉,真正支撑起一个品牌强大的,可能不是广告,是产品、是服务。浮华褪去,留下的只是消费者最想要的那种感受而已。广告作为一个助力,为了极力的证明自己的价值,开始精简掉自己最为宽慰的东西。从广告变窄告,这让人伤感。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回归到一个广告人最初的本真:通过媒介策略让品牌有机会到达潜在消费者眼前,并通过创意去打动消费者选择。在这条路上,没有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