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一位网友在台湾版的网路集客力留言询问了一个问题,我觉得他问的问题,我想大概每100个中小企业里面,98个老板会有同样的疑惑,然他所问的问题是:
#问题1 粉丝成本?
透过Facebook广告所收集的粉丝都会远比抽奖吸粉丝还要来的准确,而且成本也会低很多,据我所知~FB广告收集粉丝的成本,实际上远大于抽奖吸引粉丝。 之前有参加圣洋(cacafly, 台湾地区Facebook广告总代理)主办的FB行销演讲,当中连FB自家人都一直不太敢谈这方面的成本问题,而就现场有用FB广告收集粉丝的企业主的经验分享,是一个粉丝40元台币,(差不多是8RMB,而且还是圣洋邀请来的模范厂商),如果一般靠抽奖赠品来吸引粉丝大多在一个粉丝 1~2元(0.2~0.4RMB)之间,不知道您怎看待这事情?
#问题2 内容哪里来?
另外在粉丝团上经营又会有一个问题,如果不是甚麽很有内容的商品,又怎能汇聚这麽多资料做博客或是甚麽之类的来做互连网营销。以游戏来举例,你会看到很多MMORPG,做资料库或是博客,因为它本身内容就很充足。可是以现阶段的WEBGAME或是博弈厂商,你就非常不会看到他们去做这类型的宣传。
#问题3 不是品牌,又没有丰富产品内容,怎么办?
而这现阶段台湾网友对于点讚的偏好又是美女图+有趣图片,但FB行销总是会谈非常多的品牌营销方式,不过很不幸的该场演讲也有人抱怨说没有这些东西,很难吸引粉丝,FB对这方面的回答依然跳针带过,或是要请专员辅导…..不晓得您怎看待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是甚麽大品牌,多内容的产品,要怎达到您上述的社群营销规划?
在看完他的询问后,我把以上的问题大致上分了三类:粉丝成本、产品力、中小企业的行销规划。
Question 1:粉丝成本很高怎麽办
其实我不是要说这位网友思维错误,但其实这是许多企业在规划营销策略上的重大迷思:在营销规划上,你不应该只考虑这档营销活动要花多少钱,而应该是,花了这些钱会带来多少效益?也就是要有ROI(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资回报率)的概念。
以原问题所说,我以一家餐厅来举例,如果你投Facebook广告,招来了1,000位粉丝,成本是8,000元;但是接下来如果你能将这1,000粉丝中的30%,转成实际到店消费的顾客(不是不可能,我就做过),而且人均消费在100左右,那最后实际的营业额可以达800,000。那或许有人会说:这样扣掉一些人事、基础管销食材成本,也才赚多少而已。但是实际上,这1,000人当中,真的只有30%的人会来嘛?这就是营销活动设计的重点了,也就是基础的粉丝转换率你该去如何提昇,这得要好好学习的及经验的。
的确,用抽奖来的粉丝会很多,但会有多少的转换率呢?同样要达到相同的目标(300人到店),我以一般横幅广告点击率0.5%来说,反推回去你可能需要60,000粉丝才能达到相同的目的,也就是说你的成本大约是6,000~12,000。更别说,0.5%我是高估的:你真的觉得可以做到用抽奖招粉丝,可以做到高于0.5%的转换嘛?当然欢迎各方朋友讨教,但前一阵子我才在Circle上发表了一篇戳破百万粉丝团做行销的迷思,单纯连结点击数/粉丝数来说的话只有0.2%;成天用抽奖灌粉丝的远雄easyHome线上购物拥有14万粉丝,却只有52个用户正在讨论。这是多麽凄凉的数据啊,别怀疑,这都会是你只想用抽奖灌粉丝粉丝专页的未来 。
而且这个问题刚好今天才刚在微博上面讲完,企业会认为社会化营销会失败的主因,其实大多都是”目标设定错误”,”希望微博有50,000个粉丝”,这就是一个错误的目标;”希望透过微博带来5,000张订单”,这才是一个正确的目标,那有了目标,接下来你才能去订战略:了解微博会有多少的转换率、怎样才可以收集会变成订单的粉丝、产生订单后,微博将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客诉中心,客服单位该如何对付?
当你这些问题想好之后,进行社会化营销才会有着力点,并且有明确的KPI可以衡量,并且可以计算ROI,让每个营销活动展现它的”价值”。 所以本问题的解答就是:你必须先重新检视你的目的是什麽?如果你只是求曝光,那你用抽奖灌粉丝我不反对,因为那的确是有效的曝光方式,但会不会形成用户的记忆那是另当别论。但如果你想好我所讲的30%的转换率,你可以学习我们在新手小编七天社群经营上手单兵教战守则 – Day 4的招募粉丝的方式。社会化营销的本质是建立关係,是人与人互动的平台,不是厂商打广告的地方,如果你只想打广告,请不要说你在做社会化营销。
Question 2,3: 中小企业的产品力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我想用一句话来先做小结:千万别连走路都还不会,就想跑想飞。过去我曾在粉丝团上发表过一张图:
你会看到,”社群”其实根本在整个营销策略的最外层,产品(Product)营销的根本如果没有先建立好,那后续要做的战略自然很难展开。
所以你觉得要操作社会化营销的时候没内容,那你的预算及精力在这个阶段就不应该是在投入社会化营销,应该是规划如何产生”内容”,产品不够有内容,那就应该先去把产品添加内容,怎麽会是先做了社会化营销后,才来抱怨产品没有内容呢?
当然有些时候除了真的没有内容之外,另外就是行销人员没有将产品的内容加以”社群化“,最Low的社群化自然就是”事业线开箱”,网路上比比皆是,当然这也只是求曝光而已,如果你的营销目的就仅于此,当然我是不会太反对。但是要将产品社会化的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就是分享及讨论,一个不便于跟人分享,或是不便于跟人讨论的产品,自然就不会容易在社会化平台上崭露头角。
一个产品,就算是一双筷子,我也能从筷子的历史、种类、故事,品牌为什麽要做这隻筷子,为什麽你要跟朋友一起买这套筷子,这套筷子送礼可以有什麽意义,收到筷子后要怎麽保存及回礼,筷子掉到正妹衣服裡怎麽办等,很多事情都可以跟产品做连结,只看你会不会去设计它而已,这也就是为产品说故事的艺术。不过我还是得强调,基本4P做好,再来想社会化营销;有了基础的客户,再来想如何将他们建立成社群。
所以今天三个问题,我们最后得到的小结是: 1. 与其考虑成本,不如好好计算ROI或转换率,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基本4P做好,再来考虑社会化营销,先会走再想跑 3. 学会说故事营销,帮你的产品加好”内容”,再来做社会化行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