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忍”是一种智慧的展现

一个信仰佛教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单只是以拜佛、信佛……为修持,日常生活中,学习“忍”更是重要。在面对他人的叱骂、锤打、恼害、嗔呵、侮辱能够安然顺受,不生嗔恨;对于称赞、褒奖、优遇、恭敬更能不起傲慢,耽溺其中、意气扬扬,不但是为人称许的修养,也是一种智慧的展现。

所以佛陀说:忍者无怨,必为人尊。佛陀也在《佛遗教经》中,告诫弟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讥讽、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是需要经过一番寒彻骨的养深积厚,而酝酿成的涵养。

佛教讲忍,有三种层次:

 

第一是生忍,就是为了生存,我必须忍受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饥渴苦乐,不能忍耐,我就不具备生活的条件。

第二是法忍,是对心理上所产生的贪嗔痴我见,我能自制,能自我疏通、自我调适,也就是明白因缘,通达事理。

 

第三是无生法忍,是忍而不忍得最高境界,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是个平等美好的世界,我能随处随缘的觉悟到无生之理。所以忍就是能认清楚世间的真相,而施以因应之道,是一种无上的智慧。一般人都以为,忍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对违逆之境硬吞、硬忍耐。其实,忍并非懦弱、退缩的压抑,而是一种忍辱负重的大智大勇,是能认识实相、敢于接受、直下担当、懂得化解的生活智慧。怎么说呢?我就是四点为大家说明:

1、忍是认识

对每个当前所面临的好坏境界,先不急着做出反应,而能静心、冷静的思考,其中的是非得失、前因后果都清楚认识,才足以生起忍的智慧与力量。

 

2、忍是接受

认清世间的是非善恶喜乐,更要放宽肚皮,坦然接受。好坏、冷热、饱饿、老病、荣宠怨恨、有理无理、快心失意事都接受。接受得了,才有心思寻求解决之道,善因好缘就会随之而来。

有一个叫花子,中了爱国奖券一特奖,高兴得不得了。由于需要等半个月才能领到奖金,他没有地方保存奖券,就把它夹到讨饭的棍子里面。等待期间,叫花子仍是欢天喜地,走路轻轻飘飘的,每天讨饭之余,都在梦想领到奖金以后,该如何规划?买一幢楼房,冷气、电视、冰箱应该样样俱全,还要一部轿车,再讨个老婆,几年后,带着妻儿到国外游乐,啊!那种生活说多惬意就有多惬意。想到心花怒放时,叫花子情不自禁把木棍扔到海里去,还不屑地骂了一声:“哼!我发财了,还要这乞丐棍子干什么?”没想到,要领钱时,才猛然想起奖券还夹在木棍里,可是木棍早已经随着海水不知去向了。

叫花子得意忘形,无法安忍不能静心接受,让大好美事成了泡影。反观东晋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侄儿谢玄以寡击众,大胜符坚几十万大军,捷报传来,正与人奕棋的谢安仍然不露声色,丝毫不为所动,淡淡然接受快心事,越是有智慧的人,越能安忍于动乱中,以冷静沉静回应一切,理出应付事变的方法。

 

3、忍是担当

很多人因为担不起“输”,担不起污辱,担不起逆耳的一句话,甚至担不起别人太好,天天在嫉妒嗔火里面讨生活,怎么不把功德,不把好姻缘统统都烧尽呢?当有人对我们恶口毁谤,无理谩骂的时候,能够漠然以对,以沉默来折服恶口,才是最了不起的承担和勇气。明朝吕坤在《呻吟语•应务》中有说:不为外憾,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能够接受他人的指正与批评,不为八风所撼,不为物欲所动,才是真正的大器。要能成就大事,就要一切皆担当。

4、忍是化解

苦的药化解,才能转苦为乐;乐的也能化解,才能增上。顺逆之境懂得处理、运用、化解,就是一种忍的功夫。你看,水受热便转为气体,水蒸气遇冷又转成云,那是因为水能化解外境的压力,才能随缘变化。纵观人类社会,从游牧到农业社会,到工商业社会,再到现在的信息时代,也是人类能化解大时代的种种变迁与考验,才能不断向前,走出新路。化解是一种转的智慧。佛教的唯识宗提出“转识成智”的思想,主要就是说明世间一切的境界起于心识的分别作用,而产生美丑、好坏、优劣……种种差别,让我们在分别的世界里起心动念,扰攘不安。要怎么样才能不被纷扰动荡、光怪陆离的现象所迷惑?就是要善于调伏自己的心识,就要懂得化解,懂得转迷为悟,转忧为喜、转败为胜、转嗔怒为悲心、转娑婆为净土。

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人事物境,如果我们心中有佛法,有忍得智慧,能由生忍、法忍,到无生法忍,渐次具足,自然能够放下世间的人情冷暖、是非荣辱,进而淡化对心外世界的执著,这样内心世界就变得宽广豁达,就能活得踏实自在了。

文:玄灯师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忍”是一种智慧的展现  展现  展现词条  智慧  智慧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