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舒拉”,古希伯来文译为“第十天”,通常指希伯来历一月十日。据说这一日是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萨等先知得救的日子。还传说这一天安拉创造了人、天堂和火狱等,因此,把这一天作为神圣的日子。公元680年阿里之子侯赛因因在该日被倭马亚王朝所杀,所以这一天又成为什叶派纪念侯赛因的哀悼日。什叶派对阿舒拉节尤为重视,在这天他们会举行盛大的悼念活动,痛哭流涕,有的甚至用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来表示内心的哀痛。
中国回族把阿舒拉节也叫做“稀饭节”“粮食节”,因为妇女们也在这一天集会、捐钱、凑粮做“阿舒拉饭”并诵经会餐,故也称“妈妈节”。
这个节日主要以妇女为主,而且相比较其他回族节日来说,规模较小。甘肃平凉的马先生说:“在这天,各坊上的坊民,以本坊清真寺为主,煮‘阿舒拉饭’,做这种饭也是有讲究的,采购到的豆子按单数配制,比如放5、7、9、11种豆子,有黄豆、玉米、蚕豆、绿豆、红豆、青豆、豌豆、花豆、扁豆、芸豆、黑豆、鹰嘴豆等,再加上小麦和大米。制作时,把各种豆子和大米洗净后,按大米30%,豆类70%的比例,分别煮熟,然后放在一口羊肉汤锅里,再放进盐、葱、姜等烩煮而成。阿舒拉节的杂豆粥比平日的稀饭要有营养,味道也更好。当阿訇诵读《古兰经》、赞圣、讲卧尔兹等宗教仪式结束后,坊民们会聚餐分享‘阿舒拉饭’,但这种场合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居多。有的回族妇女来时还带上饭盆或桶之类的器具,等聚餐结束后,再带上些阿舒拉饭给家人,所以一般清真寺总是会准备很多粥,让坊民带回家与更多的人去分享。”
回族在阿舒拉节煮豆豆饭来源于伊斯兰教的一个古老传说。传说在远古时期,真主派了一位智者先知努哈去劝说那些蒙昧生活并崇拜偶像的人。努哈圣人用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去说服那些人,一部分人接受了他宣传的信条,而另一部分人不但不听他的劝说,还嘲讽他。努哈并没有气馁,依旧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一天,真主启示努哈圣人,要尽快制造一艘大船即方舟。方舟制好后,努哈劝说其他人一同登上方舟,依旧有人不相信他的话,努哈不得已只能带着那些信教的人登船,并选取了各种物种载在船上。努哈一行刚驶船离岸,天上的水门便大开,飞流直下,地下的泉水喷涌,一时间洪水涛天,那些没有登上方舟的人全都丧了命。最后天上的水门渐渐闭合了,大地吸收了洪水,努哈的方舟落到了朱迪山上。船上的人在山上等了三天三夜,找不到吃的,人们饥饿难耐。努哈让人们搜集船上所有的五谷杂粮,可惜各种杂粮人们带的都不多,努哈急中生智,让把所有的杂粮籽种汇集在一起,熬成粥,这才救了船上人的命。后来,我国回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天,仍保留着吃杂豆粥的习俗,是感知真主和努哈圣人对人类的拯救。
虔信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也将阿舒拉日视为神圣的日子。这一天主要是妇女和儿童欢聚的日子, 各家各户要宰一只鸡, 在鸡汤内放入麦粒、 玉米、 大豆、 黄米等多种粮食煮成一锅粥,有些家中自己吃或出散一部分给邻居, 有的回族家中还要请阿訇来家里念经喝粥。
笔者采访一位在沙特留学归来的青海籍回族,这位先生是伊赫瓦尼教派的一位教民。他说:“在沙特阿舒拉日没有具体形式,封斋就是最大的形式了,再者,就是到处可以看到关于阿舒拉日的演讲和文字。国内西宁及青海其他大部分地区由于大多是伊赫瓦尼,所以阿舒拉日很早以来一直被疏忽。”圣训“有明确记载的,为纪念穆萨先知,穆圣曾经封斋纪念穆萨先知被拯救一事儿,穆圣在麦地那时看到犹太人这天封斋,先知问他们为何封斋?他们说明缘由,先知就说那我比你们更应纪念他。其实最权威的说法是那日有十大先知被拯救,至于为什么要做豆豆饭,这个豆豆跟阿拉伯人的饮食习惯有关,在这里,阿拉伯人除了对奶制品感兴趣外,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类的豆制品,尤其早餐,那是必备品。”
笔者在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的清真寺采访中,也问及有关阿舒拉日,但被采访的两位大妈一脸的茫然,问笔者阿舒拉日是什么节日。看来阿舒拉日并不是各地回族都过的一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