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中综考考试成绩总体好于去年,但在一些普通中学,仍有不少考生没有通过考试。而且因为偏科等原因,他们可能仍无法通过第二次考试。按现行政策,他们不仅无法参加高考,甚至连高中毕业证书也拿不到,前途堪忧。
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国家没少花力气,“一考定终身
”也被叫停,取而代之的是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是单纯依据成绩来论英雄。但江苏的“现行政策”却还有应试教育的影子,尤其对偏科生,钉是钉,铆是铆,合者取,不合者弃,一锤子砸死,即违背了教育的目标,又缺乏社会责任感。如此不留情面,学生何谈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而作为未成年人,这一部分被“打入另册”的学生,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种“深刻教育”中受到影响,甚至发生转变,却被忽视掉了。
实际上,偏科生的存在不仅仅在江苏,这种现象全国各地都有,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在教育的一系列改革中,提出了取消重点中学,但现实是“实存名亡”。诸如江苏,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是走在前头的省份,尚且有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之分,遑论其它省份。而且,学生选理科、文科依然泾渭分明,岂能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偏科未见都是学生的错,却让他们付出代价,承担全部后果,失去教育的机会,与摧残“花朵”有啥不同?不应该,太不应该。
教育改革需要代价,但绝对不能洗了澡泼水同时把孩子也泼出去。教育的归宿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不该成为空话,要落在实处,才能产生成效。应该想到,现在让偏科生“吃亏”,将来“吃亏”的是国家、社会。所以,对待偏科生要“治病救人”,不能一锤子砸死。再说,偏科生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就不能不管青红皂白,不计严重后果,只抡锤子。不仅要问:这锤子难道只砸在了学生和家长头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