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家庭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家长们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丰富。除保证孩子的营养健康,辅导作业、培养特长、关注心理健康等任务也不断累加在他们身上。
在孩子上幼儿园到中学的过程中,家长们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手工劳作、学科辅导、艺术特长……十八般武艺样样都得来一手。为了子女的教育,不少家长已将自己炼成了“全能家长”。
案例一:父母齐上阵帮儿写作业
写不完的作业
11岁的小雨在东城区一所普通小学就读五年级。由于爸爸经常上夜班,辅导孩子功课自然落在了当中学教师的妈妈身上。
小雨所在的学校以功课抓得紧、作业多著称。小雨妈妈坦言,当初给儿子选择小学时,也曾有机会去一所作业很少的名校,但想到中国的教育归根结底还是以应试为目标,儿子如果在这样的学校度过6年,一旦进入中学,可能会因为基础差而适应不了高强度的学业竞争。于是,小雨妈和老公狠狠心,把儿子送到了这所普通校。
“从一年级起,小雨几乎每天写作业都要写到晚上11点半。”初入小学,小雨妈就见识了学校严苛的教学要求,每天老师都会布置大量作业:语文,每个生字和生词都要抄写一行,拼音再抄一行;数学,每天都有两张试卷练习……为了强化训练,学校还对家长提出了各种辅助要求,如果数学考试达不到90分,家长就要把这份试卷抄一遍,然后监督孩子重新做一次;语文如果生词听写不达标,家长在家还要给孩子重新听写一遍。所有的作业,家长都要检查一遍并签名。
小雨妈坦言,小男孩本来进入学习状态就晚,而老师提出的这些严苛要求对慢性子的小雨来说,更是一种折磨。每天,她看着儿子强撑着眼皮在赶作业,又是心疼又是着急。由于晚上休息不好,白天听课就没精神,跟不上老师讲的新内容,小雨学习上留下的问题越来越多。如此一来,形成了恶性循环,也让一直陪伴在旁的小雨妈苦不堪言。为让儿子尽快完成作业早点休息,她有时会替儿子抄写几段。
为减负而包办
与此同时,学校的各种课外作业也越来越多。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个全国级别的作文比赛。小雨妈回忆,小雨刚上一年级时,老师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这个作文比赛。“刚上一年级,字都不认识几个就写作文,这不是为难孩子吗?”小雨妈说,孩子本来每天的功课就很多了,根本没时间去应付这些额外的课外要求,而老师交代的任务又不能不完成。为了应付老师,小雨妈决定自己上阵,替儿子写作文。
对于中学语文老师的小雨妈来说,写作并不是一件很费力的事。但是,她是替儿子写,就得尽量模仿孩子的语气,写完后再让儿子抄一篇交给老师。后来,随着小雨的功课越来越多,抄写的程序都免了,直接由小雨妈全权包办,由她模仿小雨的笔迹完成作文。
小雨妈笑言,现在她跟儿子的字越来越像了。每次,这些代写的作文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尽管替儿子完成的作品从未获过奖,但她却因为教子有方,年年被评为“优秀家长”。“这是对我一个最大的讽刺吧。”
包办也让家长们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小雨从小就不喜欢绘画,对色彩的感觉很差,可学校每年都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绘画大赛。于是,提交参赛作品的任务自然又落在了小雨妈身上。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尽可能接近孩子的创意,小雨妈先是买儿童简笔画的书籍,又上网搜集材料自学,愣是让自己这个“绘画盲”学会了构图、用色。
不过,再厉害的家长也会遇到“短板”。一次,小雨要交一篇英语作文,这可让自小对英语没自信的小雨妈傻了眼。冥思苦想了半天都没写出来,娘俩儿只好向正在上夜班的小雨爸求助。由小雨爸用电脑打出一篇电子版作文,用邮件传回家,再让小雨抄下来。从那以后,辅导儿子英语的任务,就当仁不让地由小雨爸包办了。
陪着孩子成长
小雨妈说,在小雨所在的班级,跟她有类似经历的家长并不少,甚至老师们也知道,有些作业或作品并不完全是孩子自己完成的。但只要能交上来,就没人再追究。渐渐地,孩子也习惯了很多事情由家长代劳,见惯了很多大人替代的东西,觉得父母为他们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的,这不仅让孩子产生了依赖性,也抹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我也知道这样的包办不好,但孩子太累了,这样做就是想帮他减轻点负担。”小雨妈坦言,她对孩子的期望很简单,只要学习成绩能达到他尽力能达到的程度就够了,也并不指望他以后多优秀、出色。“能站在金字塔尖的毕竟是少数人。”再过一年,小雨就将小学毕业。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父母能够提供给他的帮助也会越来越少。
案例二:儿子钢琴5级妈妈达7级
为教儿子从头学琴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对孩子进行艺术特长的培养。为了督促孩子认真学习,许多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参加特长班。结果,不仅孩子学有所获,家长们也逐渐被培养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了。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从四岁开始,儿子便跟着老师学习钢琴。与很多家长不同的是,张女士为了辅导儿子弹钢琴,从零基础学起,最终儿子考了钢琴五级,她自己则达到了钢琴七级的水平。
“我要是不懂,就没法辅导啊。”张女士说起来有些无奈,儿子四岁半时,在幼儿园见老师弹钢琴就会非常专注地看。她觉得儿子喜欢音乐,便开始给孩子报班学习。张女士选的是老师一对一教的方式,每周一次,大概每小时80元。最开始的时候老师在前面教,她在后面看。张女士说,孩子毕竟年纪小,有时候老师讲的内容孩子记不住,她便负责做记录,时间长了,老师讲解的时候,儿子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她也会上前再用更简单的话讲一遍。
后来老师夸张女士有天赋,邀请她一起学,张女士笑着说,自己上学的时候,只学过唱歌,连五线谱都不认识,真是要从头开始。于是,她开始跟着儿子一起学。张女士说,自己毕竟是成年人,理解起来比孩子更快,更容易些。虽然毫无基础,不过她坚持记指法,然后把五线谱转换成唱词,寻找曲子里的规律。慢慢地,张女士找到了学习钢琴的窍门,技艺突飞猛进。
母子较劲促进琴艺
张女士学钢琴后,儿子开始跟妈妈比着练习。
儿子能和妈妈一起学习,感觉动力十足,经常要求主动练习。“有的时候我不想练习,儿子就告诉我说,妈妈不练,我也不练,跟我较劲。”张女士说,由于自己要上夜班,所以每天只能抓紧早上孩子上学前的一段时间督促孩子练半小时左右的琴。原来孩子经常不愿意练,不过有了妈妈这个对手之后,每次练习都非常认真。有了对比,张女士也不能放松,她说,每天上午孩子上学后,她会利用上午在家的时间进行练习。“后来孩子考级都很顺利,钢琴老师也建议我去考试”。母子互相较劲练习钢琴,很快,张女士就追上了儿子的进度,两个人后来还一同去参加考试。
张女士至今记得第一次去考级的时候,身边都是很小的孩子,“孩子们都问我,阿姨,你是老师吗?”她笑着回答自己是考生,一起考试的孩子们感觉非常吃惊。当时她以为自己是考场里年龄最大的考生,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同场的还有一个60多岁的高龄考生,这才放下心来。考试通过后,儿子对妈妈也十分佩服。
后来居上超越儿子
张女士说,她自己学了钢琴后,对辅导孩子非常有帮助,“真的是有的放矢,孩子有弹得不对的地方,当时就指出来。如果我不会,或者弹得不好,儿子不仅会给我指出来,而且容易不听我的。所以,我只好努力学,争取做一个勤奋的妈妈,给儿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像最开始,孩子只管弹,他们并不知道弹得怎么样,有没有错误。
张女士说,自己刚开始学时虽然熟练度上并不如孩子,不过儿子愿意听妈妈的建议。
张女士说,后来孩子学习越发紧张,反而自己考的级更高。“儿子上了五年级,现在他考了5级,我已经考了7级”,对于妈妈后来者居上,儿子也很高兴。母子俩一起学琴,张女士的丈夫既意外也很支持,他没想到妻子能弹得那么好,并且家里买了一架钢琴,可以两个人一起弹,大家都觉得物超所值。
张女士说,由于儿子进入五年级后功课较忙,已经渐渐不再学习钢琴,因此虽然自己也学了8级的课程,不过儿子对钢琴不再感兴趣,做妈妈的也放弃了继续学钢琴的动力,只是偶尔弹弹,放弃了这方面的才艺。但这段和儿子共同学习的经历,还是让张女士感觉十分自豪。当儿子有其他兴趣的时候,张女士也会陪同一起学习。
案例三:家长变身教育专家
教子过程产生兴趣
付先生是一家私企老板,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在海淀一所知名中学读初三,小儿子5岁,马上面临上小学。在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中,付先生一路摸索着前行,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对中国教育研究产生了兴趣,并逐渐变成一名专家型家长。
和大多数家长不同,付先生并不赞成家长陪着孩子学习。在他看来,与其去辅导孩子具体的学科知识,不如教会他怎样学习的方法。
儿子3岁刚上幼儿园时,老师常常向他告状,说孩子在幼儿园里问个不停,太调皮了。看到孩子因为不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每天被老师批评得灰溜溜的表情,付先生决定给儿子退学。
付先生给儿子制定了一份课表,列出每周的必修课,其中有三天的内容是必须完成的:一天逛公园和博物馆;一天开展科普活动探索自然;一天去书店,看任何感兴趣的书籍。周末的时候,全家一起去郊区爬山。尽管这种教育方式类似散养式,但由于开展的活动具有一定计划性,让孩子逐渐养成了热爱阅读、喜欢探索等好习惯,大量的阅读也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现在的儿子已基本掌握了小学阶段的生字、生词。
户外活动中还锻炼了体质。如今,5岁半的儿子一天能走30多公里。今年夏天,付先生带着儿子去西藏阿里、可可西里转了半个月,没有出现任何高原反应。
对抗传统取消女儿作业
付先生说,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大多数家长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思路清晰,都是在不断的学习、摸索过程中逐步完善。大女儿所读的学校,是海淀区一所知名中学。曾经学校一度也布置很多的作业,让孩子苦不堪言。一开始,家长和孩子都选择了忍受,后来发现,这些机械、重复的练习实际上对孩子的学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于是,他们面临两种选择:是继续忍受还是提出反对的意见。
“有时候,家长需要鼓起勇气与传统做一些对抗。”付先生说,意识到这些问题后,他找到学校,向老师提出取消女儿的课后作业,前提是保证女儿的学习成绩达到学校要求。从那以后,付先生的女儿获得特批,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来安排自己的作业量。初中三年,付先生的女儿一直是学校的活跃分子,参与校学生会、校园广播站等各种工作。付先生没有给女儿报任何课外辅导班,但女儿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教子有方拥有8万粉丝
由于对两个孩子成功的教育,渐渐地付先生在朋友圈里有了名气。不少朋友来找他取经,探讨教育子女的方法,甚至一些朋友还把自己的子女领来,周末跟着他一起爬山、参加户外活动。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付先生对家庭教育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各种教育交流研讨会,与专家学者们讨论教育问题。关注的眼光不再局限于自己子女面临的问题,而是更多中国孩子和家长们普遍遇到的困惑。
如今,付先生用关于家庭教育研究的微博在网上已有了8万名粉丝。每天,他都在网上与粉丝们分享一些教育理念,解答大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付先生说,自己平时生意忙,教育研究也并不是他的主业,但正是家长的这种身份,让付先生在做这些事情时多了一种责任和担当。
案例四:一月成为手工高手
年轻妈妈张女士的女儿今年读幼儿园中班,虽然女儿才入园一年多,但是已经将张女士从一个手工的门外汉锻炼成了手工高手。
收集可乐瓶做成教室装饰品,将牛奶盒改装成漂亮的储物盒,手工剪纸……“这些作业对于三四岁的小孩子来说太难了,说是给孩子布置的作业,其实都是要家长代劳。”
其实,这些作业对于张女士来说也不简单。每一个作业,她都需要长时间地准备。首先要上网去找资料,看看这些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子;然后需要找材料、画样板、动手操作……“别看是幼儿园小朋友的作业,难度不大,我也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张女士说。
当然,张女士不希望全部由自己大包大揽,也一直让孩子参与到简单的操作中,如折折纸,拿拿东西。经过一年多的手工锻炼,张女士如今已经有了一双灵巧的手,她不时对家中的纸盒、瓶子进行加工,变身成了家中的首饰盒、相框等以应对各种家庭作业,她的作品甚至还被朋友们“瓜分”走用来装饰屋子。
然而,幼儿园孩子不仅只有手工作业。张女士介绍,孩子班上的小朋友的好多作业也是父母代做的,家长给小朋友做的作业要放在一起展示,所以会很有压力。并且,幼儿园每年都要评选“最佳家长”,为了获得加分,家长还需要去幼儿园给孩子们上课,准备课件。为了孩子的生物课,张女士还在家养盆栽和小乌龟。
帮孩子完成幼儿园作业占用了张女士不少时间,让她发愁的是,女儿的课外兴趣班除了跳舞之外又增加了英语班,这意味着她又要从头开始学习英语了。
专家:家长包办不利孩子成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微博)
孙宏艳表示,包办型家长又称为“直升机父母”,他们总是围绕在孩子身边,担心孩子太小,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希望一切都能帮孩子分担,就像盘旋在孩子头上的直升机,只要孩子遇到一点困难,他们就会马上出现,帮助解决。
久而久之,这样容易出现两种问题:第一,长期的包办导致孩子能力下降。孩子都是在体验和尝试中建立自信心,由于父母包办将这个过程取消了,导致孩子没有机会去尝试,出现能力差、自信心差等问题。第二,大人总觉得自己比孩子强,时刻保持一种警惕的状态,观察着孩子的言行举止。长期以往,父母容易陷入焦虑的情绪中,而这种情绪也容易传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反正自己的能力不够,父母能行,对父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而父母长期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情绪中,对其自身的发展也不利。现在很多父母就认为,一旦有了孩子,自己的全部精力都交给了孩子,抚养孩子成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有的甚至为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前途。但是,父母也应该看到,人的一生都是在发展,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不要仅仅把自己定位为家长,忽略了自己价值的创造。
对于陪读型父母,孙宏艳表示,如果孩子很小,如三四岁左右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完全的自理和独立能力,父母陪伴在他们身边学习一些艺术特长类课程,主要起到一种辅助老师教学的作用,这样的做法并无不妥。但如果家长陪伴孩子学习是为了在旁边当监工、第二老师,时刻监督孩子的行为,不时地呵斥、指责孩子的错误,这样的做法就不是很妥当。
如何做好现代父母?孙宏艳介绍,教育专家一致提倡家庭教育应该“两代人共同成长,与时俱进”,父母也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父母应经常地学习和补充教育理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就能规避一些教育误区和矛盾。同时,也能坦然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找到应对的方法。
孙宏艳建议,对于那些包办型的父母,不妨向后退一步,给孩子一些空间自由发展,藏起一些爱心,不要过于爱惜和紧张孩子。同时,家长们还应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往往是很多家长难以做到的一点,他们总认为“别人的孩子能做到,我的孩子同样也能做到”,无形中给孩子和自己施加了很多压力。家长应学会用一种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