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读三毛文集,尤其是《雨季不再来》,走进三毛的学生时代,了解到一个自己不熟知的三毛。
原来读三毛,总有简介说到她在初中辍学,而辍学的原因却并未细说,总有人归于三毛的叛逆,她的心理问题,她与家中兄弟姐妹的与众不同。
曾经,三毛的母亲缪进兰在一篇题为《我的女儿,大家的三毛》的文章提及,在四个兄弟姊妹里,次女三毛的性格最为特行卓立、不依常规,及不能忍受虚假。所以,父母要在她身边看守着每一脚步是否踏稳。
三毛初中休学,一直到20岁,基本都是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她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害怕与人交往,甚至与自己的姐弟也不愿敞开心扉,她敏感、易怒,对他人怀疑与不信任,就连心理医生也无法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很多时候,她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连吃饭都不与家人同桌。
这是一种非常怪异的现象,要知道后来的三毛却是完全相反的性格,看到她在撒哈拉与当地人的互动,看到她留学各国、游历各地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机智,很难想象三毛曾经有如此严重的心理问题,也为她灰暗的青春期而痛惜不已。
原来以为,三毛只是不喜欢上学,一味地沉浸在文学里。后来发现,考入省立重点女中,竟是她亲力亲为,挑灯夜战的成果。
纵然,她不喜欢学校一些老师刻板的教学方式,她的数理化也总是亮起红灯,但受着家庭环境的影响,又不忍父母的过份担忧,她也曾努力地克服自己的问题,考出好成绩,让父母放心。
她并不是不喜欢数学,而是不喜欢数学老师的古板教学方式,在数学老师的眼里,她是一个“笨”学生,并从来不会吝啬在众人面前把这个笨学生当成反面案例来展示自己的威严。
如此境遇,造成了她对数学的“害怕”。但是她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笨蛋,为了抚慰父母,她依然会去努力:
“虽然这么说,我还是有羞耻心,有罪恶感,觉得成绩不好,是对不住父母的行为。
我勉强自己收了心,跟每一位老师合作,凡书都背,凡课都听,连数学习题,我都一道一道死背下来。
三次数学小考,我得满分。”(《逃学为读书》)
数学老师不相信三毛的成绩,她一直认为三毛是个数学白痴,于是污蔑三毛作弊。三毛这样回答:“作弊,在我的品格上来说,是不可能,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
这样的回答让老师对她更为不满,于时再次考试时单独给三毛从未学过的方程式,三毛考了零分。于时,老师就开始理直气壮地羞辱和报复她。
"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这位数学老师,拿著蘸得饱饱墨汁的毛笔,叫我立正,站在她划在地下的粉笔圈里,笑吟吟恶毒无比的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在我的脸上,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了,它们流下来,顺著我紧紧抿住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现在,转过去给全班同学看看。’她仍是笑吟吟的说。
全班突然爆出了惊天动地的哄笑,只有一个同学没有笑,低下头好似要流泪一般。我弄错了一点,就算这个数学老师不配做老师,在她的名分保护之下,她仍然可以侮辱我,为所欲为。画完了大花脸,老师意犹未尽,她叫我去大楼的走廊上走一圈。我僵尸般的走了出去,廊上的同学先是惊叫,而后指著我大笑特笑,我,在一刹那间,成了名人.我回到教室,一位好心的同学拖了我去洗脸,我冲脸时一句话都没有说,一滴泪都没有掉。有好一阵,我一直想杀这个老师。“(《逃学为读书》)
这件事成了三毛厌学的导火索,也导致了她后来一连串的心理问题。这之后,三毛先是开始隔三差五的逃学,继而被学校通知家长领回家里休学,三毛再也没有重返校园完成自己的中学学业。
庆幸的是,三毛的父母并没有批评和责骂自己的女儿:
“我曾经想,这事虽然是我的错,可是它有前因,有后果,如果连父母都不了解我,如果父亲也要动手打我,那么我不如不要活了。我休学了一年,没有人说过一句责备我的话。” (《逃学为读书》)
休学一年的三毛曾经尝试再次回到校园,却终究是完全陌生了,她更加无法融入到新的学校环境里, 如此,她以后就在家里接受父母的教育。
三毛天资敏慧,喜爱读书,又有着明智的父母。放弃正统的学校教育并不等于放弃学习,事实上,后来三毛在家里饱读诗书,连父亲都怕她把眼睛读瞎了,而她的藏书之多也小有名气。再后来,又碰到了伯乐,逐渐引导她走出心理阴霾。
一颗耀眼的明珠终究不会被沙尘掩埋。 她出国后读书更为刻苦,又有天赋,成绩优异,人也勇敢,更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探险精神和悲天悯人的情怀,那么她的人、她的书能够影响一批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虽是如此,看三毛描写那段经历,仍旧可以从文字里读她的恨与愤怒,就如她说“恨不得把数学老师杀了”。可见,那样的羞辱对于一个并没有作弊的孩子来说真是犹如排山倒海般的毁灭性打击。
若是换作其他人家的孩子,没有三毛的文学天分,也没有三毛的阅读量,更没有三毛善解人意的父母? 他会怎么样? 是不是从此再也不能继续上学,而正统教育下的社会,一个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孩子想必会有更加艰辛的人生。就连找一个普通的工作,也无法过学历的门槛。
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伤害。这些伤害有的会被时间治愈,可有的却会伴随孩子一生,甚至影响他的命运。孩子极为看重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一句温暖的鼓励可能会使一个“坏”孩子变好,而不负责任的羞辱完全也可以使一个好孩子变坏。
羞辱,是摧毁一个孩子的毒药。而言不正、身不端的报复,更会让孩子对成人世界产生怀疑。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想要孩子做好孩子,自己也首先要做一个好的大人:正直,诚实。懂得尊重孩子才会赢得孩子的尊重,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才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