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档案:
李可心,2017年毕业于重庆外国语学校,现就读于美国里士满大学。重庆“启媤计划”公益夏令营发起人,亲手创办了首届西南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在高中期间,曾担任学校年级学生会主席、社团联盟副主席与模联社社长。
在李可心成长的道路上,爸爸李天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是李可心学习上的引路人,也是她生活中的知心朋友,从培养学习习惯、挑选兴趣班,到规划学业、出国留学,他都全程陪伴女儿成长。李可心说:“在我的成长中,爸爸指导学习,妈妈照顾生活,两个人配合得很好,达到了一种默契和平衡,对我影响很大。”
正是爸爸的这份用心陪伴和耐心指导,李可心从小就自律懂事,是从不让大人操心的孩子,在充满自由和爱的家庭环境中,一步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她领导力出众,在高中期间,曾担任学校年级学生会主席、社团联盟副主席与模拟联合国社社长;她口才一流,获得过多项演讲比赛大奖,在其创办的首届西南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上精彩发言,获得诸多掌声;她格局远大,在高中阶段,同龄人还在埋头题海的时候,李可心已经开启了她的公益事业,关注女性弱势群体,组织讲座、学业辅导......目前还在每年组织开展这个公益项目。
自己如何一路精彩成长,李可心总结,是因为父母送给了自己三份珍贵的礼物:独立、自信、格局,让她受益无穷。
第一份礼物
独立能力的培养 让孩子有选择的勇气
爸爸李天伟毕业于军校,遵从纪律和秩序是他的处事原则。所以在李可心入学开始,他就重视女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每天坚持阅读。他说,“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家长就必须规范好孩子的学习行为,要让孩子清楚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同时,家长也要做到以身作则,用心陪伴。这样三年级之后,孩子会因为成绩提升、习惯良好,对学习充满自信,从而相信自己、肯定自己,迎接接下来的学习挑战。”
好习惯让李可心从小就学会自律,这是李天伟让孩子走向独立的第一步。在孩子需要决断的时候,家长不强加干涉,充分信任孩子,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这是第二步。
上初中时,李可心爱上戏剧,想去学导演,李天伟没有第一时间否决孩子的想法,而是找来很多考戏剧专业的资料、招生简章,和李可心一起研究,让她自己判断是否具备能力去应对导演考试的要求,去面对现实。这样李可心打消了学戏剧的念头,并决定把戏剧作为兴趣一直坚持,2018年,她自导了一个反性侵的公益舞台剧,作为“启媤计划”的项目之一,为家长和孩子们表演。
高二时,按照以往成绩,本可保送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李可心,突然决定出国留学,李天伟没有反对,继续把选择权交给女儿,从择校到只身前往香港、泰国参加SAT考试,都让她自己做决定。李可心没有辜负这份信任,最终通过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美国里士满大学全额奖学金,成为该校当年在全球范围内招收的45个学生之一,也是国内唯一获得该校全额奖学金的学生。
第二份礼物
自信心培养 把孩子送上更精彩的舞台
李天伟说,快乐的工作和生活是最重要的,所以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爱好来调剂生活和学习。在李可心的爱好培养方面,李天伟鼓励孩子多去尝试,再找到自己所爱。李可心学过舞蹈、画画、古筝、吉他、主持等,其中主持是李可心坚持最久的一项,从小学到高中,不间断地参加各种长期或短期的语言培训。
正是对语言表达的热爱和投入,为李可心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让她能够自如地表达观点,清晰地畅谈想法。她也从学校活动的主持人,走向更大的舞台——2016年,李可心作为负责人,组织了160多个来自北京、安徽、成都、重庆等地的中学生,成立了首届西南高中生模拟联合国大会,从发布报名信息到住宿安排,再到酒店会议室租用,拉赞助商等环节,她都全程参与。成立大会上,李可心慷慨激昂的演讲获得了阵阵掌声,成为学弟学妹心中的“传奇学姐”。
第三份礼物
从小树立格局意识 让孩子心中有山河
李天伟说,女儿从小成绩优异,但对她的要求并不局限在学习上,而是刻意培养女儿的格局意识,让个人和世界发生链接。
李可心的妈妈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女儿懂事后,妈妈常常带着女儿一起参与,她们一起资助过贫困学生、慰问过孤寡老人......这些活动,在李可心的心中埋下一颗公益的种子。
2016年,还在读高二的李可心将专注于流动女孩(外来务工人员家的女儿)成长的公益项目“启媤计划”带到重庆,她和朋友们通过开展公益夏令营,为重庆流动女孩提供能力培训与学业辅导,并请专人开展有关女性主义、性别平等与性教育的知识讲座。
为了筹措资金,她和团队通过义卖、赞助、社会筹款,在2017年夏天,把从不同途径招收到的11位年龄在13岁左右、家境贫困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女孩,在重庆图书馆进行了为期8天的封闭式授课。李可心担任课程主讲人,在专设的“女性主义课堂”上,为这些女孩们讲性教育知识以及反性侵知识。
2019年夏天,李可心专程回国组织了“启媤计划”小型论坛,继续关注弱势女性群体,为女性平等发声。
谈到女儿的公益项目,李天伟很欣慰,“很多父母怕担风险,不会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参与这些社会上的项目,但我和她妈妈非常支持。同时,我也看到孩子在组织过程中不依赖父母,自己去拉赞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