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隔代教育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隔代教育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导读:隔代教育,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案例1:你傻呀,送我上学不知道拿书包 早上,学校门口有一位小男孩正朝着他的奶奶大声吼叫,满头白发的奶奶一手为孩子撑着伞,另一只手拎着水杯和早饭,奶奶忙得忘了给孩子背书包,他等请看下面详细内容...

隔代教育,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案例1:你傻呀,送我上学不知道拿书包

早上,学校门口有一位小男孩正朝着他的奶奶大声吼叫,满头白发的奶奶一手为孩子撑着伞,另一只手拎着水杯和早饭,奶奶忙得忘了给孩子背书包,他瞪着双眼气愤地说:“你傻呀!送我上学不知道拿书包,还不快点回家去拿!”奶奶二话不说气喘吁吁地向家跑去,孩子嘴里却还在嘟囔着什么。

没有一个祖辈是不爱自己的孙子的,相信像案例中“甘为孺子牛”的奶奶这样的老人大有人在,但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有没有想过,对于孙辈到底应该怎么来爱?在这个小男孩眼中,或许奶奶已经不是奶奶,而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保姆、仆人。

案例中的男孩不但自理能力很差,也缺少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不懂得感恩。孩子小的时候,表现出一些不合理行为时,大人毫不在意,甚至还不经意地鼓励强化了这些不良行为的滋长和蔓延。等孩子大了,再意识到错了但为时已晚。

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从一开始就应该做正确,不要无原则地爱孩子。一颗参天大树,长了一个小芽,你想扳掉倒非常容易,可是你没有扳掉它,一直让它长成一个粗大的枝叶,再想扳掉它就很困难。同理,当孩子的一个小毛病第一次出现时,应该把它扼杀在萌芽之中;当孩子第一次出现的问题时,你去纠正他,让他知道这世界的规则就是这样的。可是如果你没有纠正,一直让它形成一种习惯再去纠正,往往是大人痛苦,孩子也痛苦。所以孩子的小问题要及时正确地纠正。

案例2:替孩子玩玩具的姥姥

小小被送到幼儿园之后,老师发现这个孩子什么都不肯做,不光不肯叠自己的小被小褥,就连游戏也不玩,别的孩子玩的时候,他在一边巡视和指挥:“你,站这边;你,到那儿去;你,玩给我看。”小朋友都很烦他。

老师做了一次家访,才明白了问题的症结。原来小小的父母因为工作忙碌,把孩子交给姥姥姥爷抚养。两位老人对孙儿十分娇惯,玩玩具都怕伤着孩子,总是姥姥玩给他看,“替他玩”。老师家访时,姥姥还一边和老师说话,一边替小小玩变形金刚。小小看着变形金刚在姥姥手里花样百出,兴奋地大叫。但是让他自己玩,他却一个劲地退缩,不知道从何下手。

手是人重要的感觉器官,通过手的活动,可以获取更多的外部信息,这些信息能促使大脑积极活动,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使孩子心灵手巧。而姥姥怕伤着孩子,便什么都不让孩子动手去做,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差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哪个更得不偿失?

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的。孩子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自己叠被子、第一次系红领巾,第一次洗鞋子……这些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对孩子独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影响着孩子走向独立的信心和进程。姥姥怕小小受伤而剥夺了他太多第一次自己做事的机会,甚至包括孩子自己动手玩玩具,这样做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差、丧失了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勇气,而且养成孩子懒惰、笨拙的毛病。

杨博士在对中美学生的调查比较中,很中肯地指出,中国孩子动手能力差,胆小,怕出错,不善于选择和剔除,不善于提出问题,崇拜权威。所以做家长的更应满足孩子的动手动脑的需要,在动手动脑探索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动手,养成爱动脑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这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动手技能,如抓、握、倒、挤、夹、敲、剪等;生活自理能力比如穿脱和整理衣服、梳头、洗脸、洗手帕等;照顾环境能力,比如扫地、擦桌子、切水果、分碗筷、收拾玩具、拔草、浇花等,这样做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动手能力应从婴幼儿开始,三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比较自如,还能够掌握一些精细动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要在此时抓紧培养。同时还要利用幼儿好模仿的特点,鼓励支持幼儿模仿大人的生活。

案例3:被扼杀掉的“我自己来

最近,三岁的小明总是一番小大人模样,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做。早上起床穿衣服时,他嚷嚷着要自己系扣子,可是系半天都系不上就开始生气,把衣服全扔到地上;吃饭时,要自己用勺子吃饭,可是自己又舀不上饭来,就生气地把碗退下桌子。每当这时候,奶奶也没办法,只好尽量哄着给他穿衣服、哄着给他喂饭吃。久而久之,小明就再也不说“我自己来”了,而是做什么事都直接喊:“奶奶,我要……”,奶奶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帮他做这做那。

小明有自己独立做事的愿望是非常好的,虽然自己做不好会生气,但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的。但是,奶奶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加以引导,从而扼杀了他的积极性而不愿意再做任何尝试,而是事事依赖奶奶

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更要注意鼓励、支持和引导孩子,而不能急功近利,打击孩子的独立愿望,或者包办代替,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当孩子自己做,做得不好的时候,一定要鼓励他,对他能够自己做事表现出绝对的满意,同时给他指出一点小缺点,告诉他如果再努力一点、坚持一点一定会做得更好。还可以再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时候适当地、不留痕迹地帮帮他,使他的成功机会更高一些,等他高兴的时候再指出哪儿还需要再做出努力,而一般在他大喊大叫的时候劝说往往起不到作用。

一般来说,小孩子都有“我自己做”的欲望,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比如,当孩子把左右鞋子穿反了的时候你是怎样对待的呢?是简单训斥:“你真笨!”还是干脆包办代替呢?要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恰恰是扼杀了孩子的主动精神,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欲望彻底毁灭在了萌芽状态。如果家长在此时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宝宝会穿鞋了真不错,不过仔细看看,你穿的对不对呀?”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鞋穿反了,并鼓励孩子重新穿一遍。那么,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地增强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独立性  独立性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需要  需要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注意  注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