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孩子的想象力是鼓励还是打击?

孩子的想象力是鼓励还是打击?

孩子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一些想法都极天马行空。孩子在做这些梦的时候你是鼓励还是打击?

学习,也是学习认识自己。学习客观地看清自己的优点、缺点、能力、天分和喜好。

让我们以十四岁的吕多为例,他对街头艺术有浓厚兴趣,相关能力也已有一定水平。这并不是三分钟热度,因为他天天都花时间练习,在这方面也累积了一些经验。那么为什么还要为了在意外界压力,而压抑自己的潜能呢?毕加索的妈妈会跟毕加索这样说吗?「把你那些画收起来啦,丑死了,根本是鬼画符,那种东西哪能混饭吃!」

吕多在他自己的要求下,登门寻求咨商,因为他表示对自己的学业成绩不满意。他九年级这学年的平均总成绩是12.8 分(满分是20 分)。我们惊呼:「哇,还不错呀!」想鼓励他,但这位年轻人却回答:「才怪,很普通。我是靠体育和美术拉高平均分数的。不然我数学才8分!高中毕业会考又不考画图。」后来我们问他,以后想做什么。

吕多变得畏缩,不敢回答。我们稍微追问了一下,他的回答很惊人:「最理想的情况下,我的梦想是当个街头艺术家,但老师们告诉我:『还是别幻想了,因为这样没前途。』反正,他们说得也对,我不能只专攻画画,万一搞砸了,我就没有真正的工作了。」

学习认识自己,是为了能累积足够的自信,去勇于采取行动、尝试、试验、冒险。这并不代表鲁莽行事、冲动地自己埋头横冲直撞。

尽管如此,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是最能够试验、犯错、有权改变心意、从错误中学习,进而做出「最终」决定(要知道永远没有什么决定是最终的)的时期。

亲爱的读者呀,你们当中有多少人现在正从事小时候梦想的行业呢?耶诞老公公兼消防员、公主、银行家兼机械工程师、小学老师、卖冰淇淋的老板、动物医生、蕾哈娜的老公、恐龙虾养殖业者??(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都是孩子的真实梦想!「蕾哈娜的老公」记嘉奖一支。)

假如能接受孩子的梦想,不泼冷水,就是对他表达无限的信任,而且重点是,这等于给与他勇于思考的机会,不论这个梦想有多么天马行空。要知道在六岁这个年纪,他只能从他身边环境,和从他眼前所看到的和脑袋里所想的,来思考梦想;因此对他而言,可能性是非常宽阔的。

身为家长的我们常常因为恐惧(甚至是我们自以为认清现实的态度)而压抑了孩子的梦想,并驱使我们逼他去做我们下意识为他安排的事。

学习,是学习和别人相处

学习,也是学习和别人互动,是尊重社会秩序,以确保全体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也就是学习那些由此衍生出的生活规范。这种学习并不只限于家庭和孩子的私人领域。

学校,是孩子最常遇到也需要花最多时间面对这种学习的地方。学习和别人一起生活、从别人身上学习、培养自己建立关系和沟通的能力,哪怕对象可能不是我们一开始就有好感的人。这种学习过程并不轻松,在我们看来,甚至是最困难的一种学习

每当我们的咨商室里有孩子问:「为什么要去学校?我比较想待在家里,我可以上网、看电视自己学习,或让妈妈教我」时,我们总会特别强调学校有人际互动的功能,是个能学习社会生活规范的场所。在学校,孩子才能透过游戏和重复练习,训练自己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为日后参与群体生活和在其中工作做准备。

在托儿所或幼儿园,学习重点都放在「体验社会化」,因为此时还没有任何,或该说还没有太多学科方面的"正式学习。一旦孩子迈入小学一年级,学习重点立刻转变成和学科及所谓「知识技能」有关的学习,因为团体生活技能—尽管仍出现在课本里—早被认定是孩子已经学会了的。

可惜我们经常亲眼目睹教育体制在这方面的不足,这并不能怪罪老师们。教育部似乎并未把课间休息时间,视为社会互动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来向我们咨商的教师们,更因为想不出和找不到其他替代办法,而深感痛苦。这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当孩子们想解决人际关系上的冲突时,常常不得不自力救济(「老师说叫我们自己想办法」),或是只被老师或父母处罚,而未能从中获得有正面意义的心得,彷佛社会互动能无师自通!

我们发现也有老师过于仓促就下结论的情形,只认为「要怪就怪家长失职,不懂得好好教育子女」(我们甚至要说是这种结论是很表面的)。这种言论常使家长产生罪恶感。

一个正常的社会化学习过程本来就会有的挫折、阻力和失误,于是都变成了问题,阻碍了正在进行的学习过程,而这整个学习过程,正常来说,明明要到成年后才会告一段落。

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团体沟通和团体生活技能的课程,才能取代那些太制式又缺乏代表性的道德课程呢?

让我们稍微回想一下「pedagogy」(源自古希腊文,原文意指「指引或教育孩童」)这个字,它指的是教育的学问。这个字包含了教学和教育的方法和实务,以及为了传递知识或技能,所需具备的所有条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孩子的想象力是鼓励还是打击?  想象力  想象力词条  鼓励  鼓励词条  打击  打击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