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优秀品德的5个关键词介绍
一、礼仪 manners
在非常有人气的娱乐节目《超人回来了》里面最有人气的就是三胞胎了,三胞胎同其他小孩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那值得信赖的态度,其中做的最好的就是向别人问好。看着连四岁都没有的小孩向第一见面的阿姨问好,这对于很多小孩来说是做不到的,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三胞胎的爸爸即使看到陌生人也可以自然的问好,三胞胎正是照着爸爸的行为来学习的。
同其他国家比较中国人是比较吝啬于同别人问好的,特别是同陌生人问好。反观西方人,仅仅只是在路上偶然的视线相对也可以先发出“早上好”,“HI”等问候,这是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也是从小教育的结果。
1、从小教育小孩要进行鞠躬问候
没有人在看到小孩笑着对自己问候“您好”时不开心的,如果想让小孩养成这种行为习惯,就要从小培养小孩对他人鞠躬问候的习惯,这时候父母可以以身作则话,效果会明显提升,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对此感到有兴趣,只要教一两遍马上就可以实施。
2、每次教小孩一样礼仪
如果一次性教小孩过度的礼节,会让小孩产生混乱感,有些小孩只要在大人面前就不能好好问好,这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性格腼腆或者反抗精神造成的。如果因为小孩不能好好问好,就反复的让小孩问好,反而会让小孩因为感到羞愧更加排斥问好,因此不要强制小孩。
3、提前暗示小孩
如果要去一个需要遵守礼仪的地方,则要提前告诉孩子行程计划,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以及应对方法,“我们一会要去见爷爷奶奶了,见到爷爷奶奶要大声的问好”等。如果孩子还不能很好的掌握问好的方式,那么通过人偶来进行场景模拟练习也是不错的方法,用游戏的方法将场景具体化来练习效果比较好。
4、向孩子说明遵守礼节的原因
父母常常因为遵守礼节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而忽略了向孩子说明遵守礼节的原因,但其实向孩子说明遵守礼节的原因非常重要的,例如“楼上的老奶奶来了,如果你先向长辈问好的话,老奶奶一定会很高兴的”等形式向孩子说明,是比较好的方法。
二、共感能力 empathy
可以从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理解他人是领导人必需条件之一,这也被称为社会机能 (Social intelligence),成功人士普遍比普通人具有更优秀的社会机能。
理解他人的心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人类是没有办法独自生存的,必须通过沟通、互相适应来共同生存,这也是为什么共感能力对人际关系非常重要的原因。
18个月的小孩就已经具有共感能力了,当然这会根据孩子的性别,又或者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共感能力虽然是一种先天就存在的能力,但是也会随着后天经验的累积有所不同。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态度,那么孩子就犹如照镜子般无意识的学会这种能力。
1、 要不断的询问孩子感情反馈
为了让孩子可以具有共感能力,就要从小开始不断的问小孩在不同环境下的感情反馈,并让小孩体会感受,表达自己感受,询问孩子其他人可能的感受也是比较好的方法,例如,看到受伤了的朋友就问小孩说“妈妈看到xx因为受伤而躺在床上的模样感到很伤心,你呢?”等。
2、诱导孩子懂得向他人表达感谢之情
懂得向他人表达感谢之情是孩子掌握共感能力的体现,如果孩子可以知道自己的话可以给别人带来怎样的感受的话,证明其发育了感性机能,这意味着小孩可以体会自己愉快的心情,并懂得将这种愉快是别人给予的。当然这是无法强制小孩执行的,虽然可能会花很多时间,但是只要父母和孩子进行充分的练习,并且激励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在某个瞬间自然而然的学会表达感谢之情了。
3、倾听孩子话语
倾听是最基本的沟通方法,只有认真倾听了别人的话语才能懂得那个人的想法,只有懂了那个人的想法才能体会那个人感受,只有体会了别人的感受沟通才成为可能。教育孩子倾听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倾听孩子的话语,在与孩子沟通时做出“我在认真听你说话”的反馈是很重要的,代表性的举动有点头、微笑、悲伤表情等;又或者经常使用“真的太不错了”,“一定很伤心”,“一定很有趣”等具有情感表达的感叹词也是比较不错的方法。通过父母的反馈孩子会产生父母正在认真听我说话,可以体会我的情感的认知,并由此对父母产生信赖感。
4、与孩子一起沉浸在模仿游戏中
小孩会有模仿自己喜欢人物行为的倾向,特别是模仿父母的行为,日常生活中要多与孩子进行模仿游戏,这种模仿游戏会强化孩子模仿父母行为的能力,对共感能力的发育有很大的帮助。看着对方的脸微笑、拍手游戏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在孩子咿呀学语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声音给予积极的反应则会让孩子产生更大的好奇心,效果也会更显著。
三、信赖 trust
约定是与他人如何进行接下来的事情的一种非正式的宣言,成功人士中没有人会任意毁坏同他人的约定,将约定看做和吃饭一样轻巧的事情、任意改变约定、或者习惯性的不遵守约定的人是没有办法获得他人的信赖的。只有在小时候被教育要遵守约定,长大后才能成遵守约定的人。
虽然我们无法一生都不说谎话,但是无论是善意的谎话还是恶意的谎话都有被揭穿的一天。当然要教育小孩拥有这种品行是非常困难的,要从小对小孩灌输 “说谎是会给他人带来伤害的,即使发生了很难处理的事情,真实的陈述才是比较好的选择”,虽然很难立竿见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孩会在某个瞬间开始明白诚实的述说才会让自己内心平静。
1、从小事做起
如果想要改变小孩毫无责任感的态度,就要从小事做起,例如“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水”,“回家后要把鞋子整齐摆好”等容易实行的约定开始练习,如果小孩认真的执行了约定则要对孩子进行充分的表扬,之后可以提升约定的难度再进行练习。
2、不接受小孩的辩解
不遵守约定、没有责任感的小孩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的,用辩解或者谎话来逃避责任的情况很多见,如果同小孩进行了准备物品的约定,小孩却不遵守约定,玩了一整天后说“没时间准备的话”那就要用严厉的态度让小孩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之后再对孩子说明解决方法“准备的物品要在一回家就做好”,“在玩之前要先完成写作业”等,并将这些提示贴在显眼的地方。
四、肯定的心态(态度)
经历同样的失败有备受挫折的小孩,也有积极面对克服困难的小孩,这就是由于积极心态所带来的不同,积极的心态与自尊感有很大的关联。
自尊心强的孩子对失败的恐惧感较低,对周围环境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是他们的普遍特征。这种自我尊重的情感会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起到自我调节的作用,并重拾积极正面的心态。有积极心态的小孩在长大后也会成为恢复力惊人的人,积极的心理学认为幸福、乐观都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也因此父母在这里起到很大的作用。要记住只有平时在孩子面前说一些积极正面的话语,才会让孩子自然而然的习得这种积极心态
1、用积极的语气表达
经常听父母负面表达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我不行”的想法,自暴自弃情况很多见,特别是我们国家的父母特别容易用负面语言来表达情感。因此即使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父母也要从今天开始用积极心态来面对问题。
2、倾听孩子的内心
如果孩子本身缺乏行动动机,经常感到挫折时,要先倾听孩子的内心,现在孩子正在经历的困难到底是什么,仔细观察孩子到底是为什么比其他小孩更容易消极悲观。在日常生活中要充分的对小孩进行肯定、称赞小孩,即使在小孩失败的时候也不要指责小孩,而是要表达出积极支持以及激励的态度,诱导孩子重拾挑战心是非常重要的。
五、自我约束力 ( 纪律 )DISCIPLINE
想为孩子做一切能做的事情是所有父母的心情,但是这种态度下成长的孩子就会成长为只知自己、没有任何自我约束能力的井底之蛙,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只要想要就会得到一切的。那些贤者即使是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念书的时候,又或者一个人走路的时候也会将衣服穿戴整齐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虽然最开始很难,但是从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开始,慢慢的这就会成为一个人的品格,在这个世界上任意妄为的话是没有办法同别人一起生活的,要知道这个世界需要的是具有自我约束能力、理性的、可以调节自己情绪的人。
1、从姿势开始抓起
曾经有个学者对自己的儿子强调说“行动的方式、说话的方式,让自己面容发出光彩,是做学问之前该努力的。”即使有些辛苦也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姿势正确的人会让人觉得富有自信感,仅仅只是平时约束自己的言行,就可以让自己同其他人区别开来。
2、教育孩子基本的社会准则
进入小学后小孩就会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生活中,但是要在小孩上学前,教会上学要遵守的规则、公共道德等;特别是交通规则、公共秩序、按时守约、安全守则等基本的生活习惯规则,在入学前教会小孩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