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有哪些
导语:小学一年级儿童正处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在识字上具有我们难以估计的潜力,而早期识字、适量多识字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作用。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营造快乐的识字氛围
教师像朋友那样将识字内容、识字方法融入到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中,孩子学习的兴趣就浓,主动性就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比尾巴》一课时,在课前就让孩子在家里提前观察各种动物的尾巴,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所看的动物的尾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就记住了这些生字,识字效率大大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课要让儿童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师一定要适当运用各种教学模式,创设民主、轻松、活跃,又扎实有效的课堂。下面我以《棉花姑娘》教学为例,具体谈谈:
(一)注重第一印象,把好初读关
一年级学生的记忆正处在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过渡的时期。而且对于生字,他们往往会先入为主。所以,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扎扎实实把好识字的第一关――读音关。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集中生字读准字音,继而在随文识字中进行巩固、理解和强化的巧妙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进行。同时还注重对易读错的“娘”、两个翘舌音字“治”和“啄”以及读音相似的“斑”、“盼”加大了读的力度和强度,攻破本课的重点之一。
(二)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生字的学习要从整体入手,立足于教材,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形成兴奋点。在进行“姑”“娘”和“蚜”三个字的教学时,我先是利用画面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继而顺势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包括上面提到的对蚜虫的`厌恶、对棉花姑娘的同情等)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努力读出情感。然后再对生字进行分析、识记、巩固。
(三)在故事环境中识字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只有在整体上正确把握了文本,才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再创造性的学习。如《棉花姑娘》一课中的“啄”和“斑”两个生字分布在课文的两个自然段,我巧妙地设计了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对其进行提炼,以及在最后回归课文,朗读全文时,又回到文本整体中进行巩固。
(四)渗透识字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字形,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要落实好这个重点,我们通常采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以及“做动作”“编儿歌”等方法。例如本课在教学“蚜”时就利用了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链接旧知“牙”进行识记;在教学“啄”时运用了做动作辅助记忆;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义,就能较好地组词造句,学习课文和阅读课文。这种方法对后进生的帮助特别大,更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自主合作,提升能力
《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学中,我经常先让同桌或四人学习小组内以打牌、捉害虫等游戏形式让他们自学生字,然后在全班交流、巩固识字。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也提高了识字效率,整堂课充满勃勃生机。
三、将课内外识字有机融合
课内识字是识字教学的主要途径,但课堂外的识字往往更加丰富、多样。因此只有将课内外识字有机融合,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以故事激发识字兴趣。 在每天的日常教学中,我坚持给孩子讲故事。记得第一次讲故事时,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可在最精彩的地方,突然停下来不讲了。看着孩子们渴求的眼睛,我告诉他们:“后面的故事只有看了书才讲得出来”,并说只有多认字,才能看书,才能讲出精彩的故事。现在,班上已经有大多数孩子能看故事书,简单地讲故事了,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二)以《三字经》《弟子规》为读本,增加课外识字量。在教学识字2时,我意外地发现小朋友对“三字经”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每天背诵三句,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生确实认识了很多课外的生字,有些学生甚至还能写出自己所认识的字。
(三)以课外“识字卡”巩固识字量。孩子识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作“识字卡”。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识字卡”上,采用比赛等不同的形式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识字量不断加大,知识也更加丰富了。
总之,一、二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学以致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持之以恒,让学生插上翅膀,在识字王国里尽情地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