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能力怎么提高
导语: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但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一味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接受的现象,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小学生阅读能力怎么提高
1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次对话中,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通过读,让学生与语言文字多次面对面的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如:《荔枝》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对儿孙、儿子对母亲那种强烈的爱。怎样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来感悟这种情感?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1初读
想一想,母亲非常喜欢吃荔枝,临终前儿子为她买了许多荔枝,母亲却舍不得吃一颗,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一个浅层次的问题,学生通过初读,都能感悟出,这是因为母亲爱儿孙。
1.2研读
思考课文围绕荔枝写了几件事?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在细读中思考,在小组内研讨所写的四件事,从而感悟到每一件事都渗透着母亲对儿孙的深爱和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没有研读这一环节,学生无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无法感知四件事情中所蕴含的情感。
1.3品读再悟情
母亲第一次吃荔枝作者写得详细感人。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作者那些精细传神的动作、神态描写的词语:“不停地抚摸”、“用小拇指甲盖划破”、“小心翼翼地剥开”、“手心托着”、“爱怜地望着”……让学生感受到荔枝在母亲眼中格外珍贵,第一次吃荔枝的母亲像孩子一样高兴,母亲是爱吃荔枝的。接着让同学们再品读“没舍得吃荔枝”那一段,前后对比联想朗读,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文中字里行间所渗透着的那份深情:母亲爱吃荔枝,但更爱儿孙,以致临终前也舍不得吃一个。在初读、研读、品读的过程中,母亲对儿孙的深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久久回荡在学生的心头,从而让学生感悟了文中的情感。
2推敲词句
在品评中培养语感。学生在对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反复比较中,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品评,从而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如:在教《开国大典》一文时,引导学生品味“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中的“红流”与“流”:第一,“红流”与“流”能换成别的什么词?(游行队伍、群众、走、游行)第二,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群众游行的盛况:几十万人举着灯笼、舞着火把,高呼着口号从东城、西城离开典礼会场,北京城一片光明,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盛况。
第三,再读原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红流”与“流”而不用“游行队伍”和“走去”?学生马上就能感悟到课文中的词语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开国大典三十万群众游行时的场面壮观,声势浩大。第四,举一反三,感悟文中用词准确,精妙之处。如:“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看着、朝着)主席台”、“广场中挺立(耸立、直立)着一根电动旗杆”。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品评文字,感悟到作者用词准确、形象生动之处。
3读写结合
在表达中强化语感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感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自主阅读课文,读写结合,写下自己的.理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富有个性地理解课文,并获得独特的感受。
因此,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语言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还可将读与写巧妙结合来进一步强化语感。如:教学《匆匆》一文中描写时间是怎样匆匆过去的句子时,先让学生读原句,悟出了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进一步感受;然后,读写结合,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出生活中自己的时间是怎样匆匆而逝的。在写作过程中,让学生把先前读中悟出的道理通过语言组织表达出来,从而强化语感训练。学习完了整篇课文,让学生整体朗读加深感受之后,再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写一写读后感,在文中表达出自己珍惜时光的愿望。这样读写结合,在表达中进一步强化了语感。
4融入生活
在体验中培养语感,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生活的体验,唤起学生原有生活积累与现时感悟的冲突,激活思维。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例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如何引导学生来领悟和品味?笔者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
①反复朗读课文中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的段落,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②你自己在影视、报刊中见过这样可爱的地球吗?③地球太容易破碎是什么意思?④在我们身边你看见过哪些毁坏地球的行为?(人们吃早点、购物时使用塑料袋所产生的白色污染,人们做家俱、方便筷砍伐树木,在河里挖沙破坏河床……)⑤你学完这句话后有什么体会和感受?结合实际谈谈身边保护环境的典型的人或事。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只有融入了学生身边的人或事,才能让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情感中,最终让学生领悟和品味到“太可爱”,同时“太容易破碎”的原因,从而达到编排本课的目的,那就是教育学生珍爱生命,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只要我们坚持不懈、长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一定会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