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幼儿教育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科学活动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做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的生活是丰富而又多彩的,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各自的小环境,每天都有许多新鲜的、有趣的事和物刺激着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令他们感到兴奋和激动。而孩子也在有意和无意之中,以他们特有的敏感的眼睛和心灵收集着这些信息,享受着其中的乐趣
。于是,当孩子们聚在一起的时候,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琐屑屑,就会从他们的嘴里源源不断的流露出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老师做为一个倾听者,只要仔细辨别,就不难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以此来生成幼儿感兴趣的且熟悉的活动内容。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活的更美好,因此科学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创设有助于幼儿主动探索的环境和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民主、和谐、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与老师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有效的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
在幼儿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仍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做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在幼儿探索创新活动中,教师应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甚至应该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让幼儿感到教师只是一个对自己活动很感兴趣并能提供有益建议的"大朋友",即使自己做错了,活动失败了,也不会受到指责,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种高度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能激发幼儿科学活动的创造欲望。
三、提供多样化的可操作性、探索的材料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对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可操作、探索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使他们乐于并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中,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科学的启蒙及科学经验和技能。
如:在《有趣的邮票》的探索活动中,首先为幼儿提供许多不同的、精美别致的单张邮票,引导他们在观察、相互议论中了解邮票不同的形状、结构,对花花绿绿的邮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
同时,在整套邮票中幼儿又发现了邮票之间有小孔,又引起了议论:有的说是为了区分一张张的,有的说是为了好看......,为了使幼儿能自己得到正确的答案,又提供了两张不同的手工纸,一张有折痕、一张有小孔,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材料,得出了"有小孔的手工纸能整齐的撕开"的结论,自己解开了"邮票有齿孔"的秘密,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主动,不仅获得了科学道理,而且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首先,要发挥幼儿多种感官,在教学过程中解放幼儿的口、眼、手、脑,让幼儿充分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归纳、概括。如:在《风的形成》的活动中,可让幼儿用嘴吹吸管而形成风,或用扇子扇而形成风。幼儿在操作活动中,通过自己各种感官作用,会对有关实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并参加实验过程,让幼儿在操作和探索中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如:在《认识磁铁》的活动中,为了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迁移能力及创造能力,可以先让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提供磁铁和各种质地不同的材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磁铁的各种现象,当幼儿发现隔着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钉不易吸住铁制品时,带领幼儿讨论为什么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使幼儿知道磁铁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有吸引力。引导幼儿设法让磁铁在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还要让他们移动,来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索。
再次,可让幼儿带着疑问进行操作并进行讨论,如:在《沉浮》活动中,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大胆尝试,把这些东西一一放入水中,观察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在水面?让幼儿获得初步沉与浮的经验后,提供辅助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尝试"沉的东西能变浮,浮的东西能变沉吗?"幼儿带着新问题,继续探索,认真观察、对比,寻求答案。这种方法能有效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掌握科学的自信心。
总之,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索、实验、制作等活动,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的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索方法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让幼儿真正的"做科学"。
1、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的责任,无论孩子处于哪种环境中,都是离不开家长的教育的,所以家长要知道自己不可能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都推给老师,以为只要有老师就行了,老师不可能把做人的道理,生活常识,知识等等全部都教给孩子,这是不可能的,老师也只是都会孩子一部分而已,大部分还是要靠家长来教的,所以父母要摆正心态,当孩子上幼儿园时要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很好的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发生的事,并及时解决和究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而不是一味的全都推给老师,家长与孩子呆的时间是最长的,所以受家长的言行举止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我们的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第一老师。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要一味的爱护或者一味的苛责,这都是不对的,该爱的时候就得爱,该严时就得严,要相结合才是科学的。
孩子的教育永远是一个家庭最大的问题,而做为父母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很好的掌握好爱与严的这个度,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提什么要求都满足,有的家长对孩子对过分严厉,一点小事也要打骂训斥,这都是不对的教育方式,所以父母要好好的掌握一下这个度。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家长注重孩子学到的知识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孩子品德与性格的形成,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学到了什么,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则不予理彩,孩子还小,还是应该更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重,防止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
2、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时刻与老师进行沟通,现在一般老师都建QQ群,妈妈可以经常在群上了解些信息,知道学校的教育规划与知识要点,这样在家也可以很好的督促孩子,明确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准则,培养良好的习惯。
其次,平时家长除了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外,还可以把家里的表现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样可以很好的协调好孩子学校与家里的表现,好的就表现,坏得就要改正。
3、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家长活动,重视家园联系
现在的幼儿园每学期都会有一次的家长开放日,家长要积极参加这类活,这样可以观察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老师对每个孩子的态度和关心程度也会不一样,家长去参加时也可以多注意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等方面。
此外,家长也必须用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效能。
总之,只要家长坚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
说了这么多,其实无外乎就是要与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的表现与习惯,同时要配合园方进行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并且要认清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有关幼儿园的教育知识
1、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
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2、最适合培养幼儿的方式是“游戏”
说教的方法不适宜培养孩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是“游戏”。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商量。
3、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可以适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课程。孩子回到家还会向家长宣传,如果看到家长乱扔垃圾,就会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垃圾要分类。连很多家长都说,垃圾分类的游戏让他们很受益,以前他们都不懂得垃圾还要分类,以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