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幼儿语言发展得如何,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要采用灵活多样方式强化语言教学,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在语言教学的目标确立上,要求教师要把我两种水平,遵循一个原则
一种水平是要把握好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规程》中规定发展幼儿语言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发音清楚、正确,学习说普通话,丰富词汇,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这个目标是国家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宏观要求,能够理解,但不宜具体操作,因而需要教师根据语言本身的特点和幼儿语言的发展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转化成若干可操作的微观发展目标。
另一种水平是要把握好本班幼儿的现有语言发展水平。由于幼儿的遗传素质、家长的文化层次、教师的教学水平、地区文化氛围、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外开放的程度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必然存在着幼儿语言发展水平的迥异。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掌握现有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对他们的词汇掌握量、语言表达是否主动、准确、流畅、富有逻辑性,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程度等做一个“档案”记载,并揭示出这种现状的原因,以便为下一步教育单元目标或教育行为目标的调整、确立找到依据。
教师在把握上面两种水平的基础上,确立下一步语言教学活动的目标时,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即目标的确立要略高于幼儿现有语言发展水平,使幼儿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完成这个目标,并具有战胜“困难”后的成功感,这样便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果目标过高,幼儿经过一定努力也难完成,幼儿便会丧失信心,如果目标过低,不休经过多大努力,幼儿就能完成目标,也会降低幼儿的兴趣,更会使幼儿有一种“飘飘然”感。
二、在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上要求教师要把握一个“适应”,铭记两个“重点”,体现一个“落实”
“把握一个适应”是指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要相适应。当然,要做到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的相适应的,前提必须是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目标的相适应,因为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是为完成目标服务的。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活动的内容与活动的形式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活动内容可以选择相同的活动方式,同一活动内容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但活动形式的确定是否适当,对活动的教育效果却有直接影响。
一般来讲,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如果是训练幼儿某些难发的音或者是让幼儿练习正确使用某些词时,就适合采用语言游戏的方式。因为练习发音和正确使用词,均属比较枯燥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且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可使幼儿为了“玩”而克服困难,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运用故事一类的文学作品发展幼儿语言,就应根据作品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有的作品情节较简单,且有较多重复,角色对话亦多的",就适合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幼儿复述作品;有的作品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就适合由教师讲述;如果以培养幼儿创造性讲述能力为目的活动,就适合与幼儿操作活动结合进行,如让幼儿先凭自己的想象绘画或制作其他手工制作,然后凭借自己的绘画或演示自己的手工制品进行创造性讲述。
“铭记两个重点内容”是指教师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上要有活动的“重点”内容同,有“重点”指导的幼儿。
“有活动的重点内容”是指在语言活动的组织中,活动的内容必须有所侧重,有具体明确,以发展语言为主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要具体落实到是让幼儿学会某些新的句式,如“有…还有…”,“一…就…”,“因为…所以…”等,还应要求幼儿能用完整的句子,比较连贯地讲述图片,或讲述自己经历过一件事情等,切忌“笼统”和面面俱到。
“体现一个落实”是指语言活动的最终落脚点要落实到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上。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质应是注重每一个幼儿,注重每一个幼儿的每一个方面,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能够极大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使其“听”与“说”都能处于最佳状态这样一种氛围。
其次,教师应实施一种“成功教育”,使每一个幼儿都有一种活动成功后的喜悦感和进取心。
第三,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幼儿,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按照“皮革马利翁效应”的心理学观点,教师哪怕是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扬点滴进步的话语对幼儿来讲都是一种莫大的奖赏。
最后,从语言教学的学科特点上讲,语言属于一门表现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工具学科。因此教师不仅要把幼儿的语言教育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更要加强规范的、系统的语言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到幼儿语言素质的提高上。
总之,语言教学属于幼儿园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师要从幼儿期的语言特点出发,从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出发,不仅研究教师如何“教”,更要研究幼儿如何“学”,以此来带动幼儿园其它各门学科素质教育的开展,真正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