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打造有效课堂
导语:所谓的“有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有效课堂特点一是课堂气氛要融洽;二是课堂节奏要明快;三是要注重课堂效益。我认为,狠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及批改,检测,反思五个环节的落实,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课堂。下面以语文课堂为例,陈述打造有效课堂的要点。
如何更好地打造有效课堂
一、教师深入钻研,解读文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我在教学时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新课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对语文文本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语文教学中,朱永新、薛法根等特级教师都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苏霍姆林斯基更强调,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磨刀不误砍柴工”。由此想到,洋思教学模式之所以受到欢迎推广,源于老师在课前精心的准备,源于学生课前有效的自学。能力的提高意味着水平的上升。魏书生老师外出讲学,他的学生依然能够有效进行学习,成绩在盘锦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敢于积极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
语文课格外要重视课前的预习。预习包括很多的方面,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首先,明确目标,引导激发课前阅读的兴趣。开学初时,学生拿到课本要做的就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阅读课文,解读文本。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阅读,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想对话发挥更大的有效性,事前的功课要做到家。仅仅利用课堂短短的40分钟进行有效阅读是不可行的,讲文之前首先布置学生读书。杨再隋教授说:“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只要学生有一定的课堂知识的积累,表达效果上有进步,思维模式有提高,能达成课前的预期效果就行,这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就是有效的。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透彻地研读文本,鼓励学生充分地预习,才能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