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缺乏耐心或耐心不足的孩子,情商相对较低,他们很少有幸福的主观感受,不懂得什么叫“珍惜”。而耐性是否优秀,意志是否坚强,对孩子长大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对孩子耐心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灌输“等”的概念。
无论家庭还是幼儿园,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在生活、教学或游戏中,经常给孩子灌输“等”的概念,对培养孩子的耐心会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如对着急出去玩大型玩具的小班孩子说“等你收拾好玩具我们就去滑滑梯”,对急于进行下一个游戏环节的大班孩子说“等你把这个动作规范好了,我们再进行下一个游戏”等。这样就把抽象的“等”化作了具体的事情,让孩子们懂得:实现自己的合理需求需要一点时间,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的耐心。
2.延迟满足,从易到难。
经验表明,对孩子欲望的满足分为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等五种。好的教育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通过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来训练孩子的耐心,要考虑他们的年龄和承受能力,一点点延长他们忍耐的时间。如对一岁的孩子,最初等上3~5分钟已经是不容易了,假如孩子以大哭来抗议,就让他哭上一分钟;两岁孩子的忍耐力训练难度可稍大一些,可以给孩子一个更好的选择,但他们的愿望要推迟一下实现;而当一个经历过耐性训练的四五岁孩子提出某项要求时,教师可用几小时或几天时间限制他愿望实现的时间,可结合认识的钟表或日历进行,如告诉孩子:你耐心等待,看时针指向10点,就到了我们的户外活动时间等。在这项活动中,当孩子达到了预定目标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
3.给孩子讲清道理。
如果让孩子等待或坚持把正在进行的活动完成,教师和家长需要用简短的、孩子易于接受的语言讲清原因。如三岁的孩子玩积木,刚刚拼了两块就要放弃时,教师不妨这样对他说:小动物还等着你为它造新房子呢!新房子造不好,它就没有地方睡觉了;或者说:把积木再往上搭一些,你的“楼房”肯定会更漂亮。再如五岁的孩子洗手不够认真,草草了事,教师可以详细讲述不讲卫生易得传染病以及病从口入等健康知识,让孩子自觉坚持把手洗干净。
4.创设一个压力环境。
设置压力环境是锻炼孩子忍耐力的方法之一。例如:孩子要买价格昂贵的电动玩具,而在最近的家庭支出中没有这笔消费计划,这时家长就可以和孩子商量:妈妈没有更多的钱买你要的电动玩具,可以先买一个便宜的你喜欢的小玩具,你能帮妈妈节省生活费,爸爸妈妈会很感谢你。这样,孩子会主动调节需求达不到满足时的沮丧情绪,达到心态平和。再如:当孩子不小心划破手让保健医生包扎时,教师教育孩子忍住疼痛和惧怕而配合医生处理伤口。
5.制造一点困难。
成人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在“坚持”的`路上知难而进,能提升他的耐性。比如三岁孩子“走迷宫”失败了,成人不妨告诉他:这确实有点难,但只要想办法还是能成功的。在此过程中,成人还可以告诉他一个窍门:不管做什么事情,要在心里一直给自己鼓气,告诉自己:“我能行!”借助这一方式,孩子给了自己一个积极的暗示,就能避免半途而废。
6.及时表扬鼓励。
在培育孩子耐心的过程中,表扬和鼓励好比是“阳光雨露”,因为控制情绪时非常痛苦,当孩子经过努力“刷新”了以往的记录,父母和老师一定要肯定孩子,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小奖励,这是为了孩子能更好地自我激励。
1.爸妈言传身教
父母首先要学会忍耐等待,才能让孩子学会忍耐。爸妈性子急躁,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存在畏怯或霸道等情绪问题。
2.勿包办代替
对于缺乏耐性的孩子,父母往往爱一切包办,这样一来孩子如果不喜欢时,父母便全权代劳,使孩子失去求知欲,更失去了耐性。
3.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无论是谁都不喜欢困难的问题和费力的事情,看到孩子做题慢或不能做出来而将答案告诉孩子的办法是错误的。应当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4.重过程甚于重结果
刚会走的孩子是不可能会跑的,初学钢琴的人不可能即刻演奏出动人的乐曲。孩子要经过爬、走的过程后才能学会跑;学习钢琴必须有一个反复熟悉琴键的过程。即使孩子着急,做父母的也不应当着急,应抱着相信孩子的态度,耐心等待。
5.别对孩子过分期望
孩子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欲求而出生、存在的。父母应当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对孩子给予关注和鼓励。
6.坚持有规则的运动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健康的心理。运动有无与伦比的功效。让孩子确立可行的目标,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锻炼,孩子会逐步具备自我调整的能力。
7.玩益智玩具
让孩子玩一些具有开发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积木类。一个个小木块堆积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耐性。此外,剪纸同样也是一种培养孩子耐性的好方法。沿着画好的线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孩子的耐性。
8.多玩团体游戏
与单独玩相比,多玩一些团体游戏可以使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游戏等待的过程中,锻炼了孩子的耐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9.因材施教
看到别人的孩子学钢琴,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学琴班;看到别人的孩子学围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围棋班。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当孩子对某种学习确实有兴趣时,给孩子创造机会,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10.从容易的教材入手
对于没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开始就接触较难的教材,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如果从简单的教材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时再稍增加难度,这样一来,孩子在一点点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便逐渐提高了耐性。
11.说出自己的目标
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确定目标,并帮助他们最终实现。此时,孩子最好要反复用嘴说出自己的目标,因为通过这一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坚守承诺,从而产生坚强的意志。
1:刻意让孩子等待
欣欣通常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东西,如看动画片、切开刚买回的西瓜或是翻开刚在超市买的果冻等等。欣欣妈妈都会告诉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会儿。给欣欣时间用来体会和比较,让她明白“等待”是一种什么感受,这段时间里可以为孩子讲个小故事或是从1数到10。这样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
以上案例列举的方法对培养孩子耐心很实用。培养孩子耐心,就得尝试向孩子解释,让他明白应该等待多长时间,然后不要理睬孩子将有可能对你的打扰。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要一下就让他等5分钟。刚开始时可先等1分钟,然后再增加到3分钟,一般在家里训练,效果会比较好。
提示:也可以在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事,譬如妈妈接电话时,让孩子安静1分钟。如果孩子能安安静静等待了这1分钟,妈妈应该这样表扬他:“你真有耐心,能在妈妈说话的时候自己玩。”如果孩子不能乖乖听话,那么接下来的1分钟可以不理睬他,并且向她说明为什么。这样做,需要父母硬下心肠,不然训练将会前功尽弃。
2:暂时转移注意力
当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谈时,不妨给孩子一个他平时没有见过或者不怎么让他玩的小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当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东西时,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儿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结束谈话了。
如果是个刚开始学步的小宝宝,给他一个玩具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大多数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具备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但是如果孩子到了3岁或者4岁,就应该鼓励他们在等候的时间里自己去找事情干。
提示:如果父母给3~4岁的孩子一个玩具,意味着父母要替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训练孩子的耐心不利。不妨让孩子在等待的时间里画张图,或是自己看看书等,做一些孩子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选择如何打发时间。
3:默契沟通的技巧
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
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供给孩子身体上的接触,以使他安心,并且使他可以在成人交谈时安静一会儿。但孩子并没有被要求离开父母,自己去做点什么,他还是要依赖父母使自己安静下来。教会孩子什么叫耐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在他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什么事,也要使他相信,耐心地等待一点点时间,最终将会得到他所期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