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热文 为什么而教
结束,应该是一个轻松的话题。事情结束了,可以暂时的修正忙碌的心情;感情结束了,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优劣;旅行结束了,可以回忆过程的美丽。可是,为什么学期末的这个结束让本来轻松的心情更加凝重?让本该沉静的心情变的急躁?让本该美丽的回忆成为了纷争?
终究,我们是为什么而教?
为什么而教?
大而言之,是为了人类的进步。小而言之,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因为人类的发展依赖于个体的进步,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完善,品行的`提升。
做为自然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殊天性。可是,老师,为了一分,挤占着学生本来并不宽松的课余时间。家长,为了一分,成了孩子义务的辅导老师。学生,为了那不可预知的一张试卷,必须征战更多的试卷。那张试卷累积了一个规则的城堡。要求进城堡的人必须按规则行事,否则就被判定无能。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像个预言家预言着城堡的每一条小径的方向,甚至每扇门的朝向。那张试卷最后的分数不仅是学生博取家长褒奖的证物,也是教师引以自豪的凭据。它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一线教师无法估计预测的。有的时候,真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分数就成了一尊神,一方面被老师和学生深深的敬畏着,另一方面也遭受着时常的诅咒着。可是,敬畏也罢,诅咒也罢。那神就这样高高的矗立在学生和教师不能够企及的地方。没有人可以逃脱他的阴影。甚至没有人想过要逃离他的阴影。
有阴影,也就滋生了愚昧的,龌龊的,鄙陋的一切。你看,那小小的孩子竟然知道一只眼睛看着老师,另一只眼睛看着旁边学生的试卷;你看,那个大孩子为了提前看到试卷的内容,爬进了油印室;你再看,班上那个大力士威胁那个柔弱的“书生”“不把纸条传给我,小心你日后的日子。”我们课堂上讲述的善良,正直,在这个考试的阴影中成了笑话。所有最初的朝向和我们达到的目的成了南辕北辙。可笑?可悲?还是可怜?
是谁教会了学生这一切?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我们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这阴影下的一切,是我们的孩子本身不存在的。当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他不知道“考试”。他只知道学会了一些东西太好玩了。他积极的,睁着自己好奇的眼睛,天真的囊罗着这新奇的世界。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开始听到这样一些话:“你就考了这点分?真丢人!”“我讲的这些,说不定就是考试题呢?不听,有你后悔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不停的转动,像个不知疲倦的陀螺,抽打陀螺的皮鞭就是那张薄薄的试卷。
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的对象也是有生命的。可是,我们却把本来生机勃勃的教育变成了一张枯燥的纸,把承载未来希望的教育对象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数字。从此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成了黑白二色。
终究为什么而教?
为了一张试卷?为了一个数字?那张试卷,终究是教育的弊端还是教育的必须?谁知道?其实,谁都知道。可是,考试的洪流中,知道是一回事,随波是另一回事。这不仅是教育的悲哀,更是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