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做孩子眼中有礼貌的父母
古有“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人类从“野性”走向“理性”的标志。礼者,即为尊重自己、尊重别人;仪者,即为规范的表现形式。礼仪,就是尊重自己、尊重别人的规范的表现形式。“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一夜可以产生一个暴发户,三代也培养不出一个贵族。来自外界的财富甚至包括知识,都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上来,可个人修养体现于生活细节举手投足之间,却绝非三五年就可以大功告成的。有家长抱怨,我讲了多少次,那兔崽子就是不听,有什么办法?有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上一秒钟才答应着,下一秒就抛诸脑后?有家长尴尬,这孩子长这么大,一点规矩都没有,老给我丢脸……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们在责怪孩子的时候,请先问问自己——
是否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谦让、真诚、宽容、诚信?是否把尊老敬贤视为为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否记得对所有长辈都尊称“您”?是否任何情况下都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是否在公众场合说话时轻声细语?是否能够向为自己服务的人真诚地说声“谢谢”?是否对擦肩而过的邻居点头微笑……
孩子的礼仪教育离不开家庭。如果缺乏良好的家庭礼仪教育,仅仅只是依靠学校教育,孩子长大以后,无论知识积累有多丰富,无论专业水平达到多高的地步,个人素养始终在一个让人遗憾的水平。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请先让自己成为孩子眼中有礼貌的父母。
赛场上,中国学生因为没有给外国小朋友准备礼物,尴尬之下只能以人民币回赠;饭桌旁,中国孩子热闹讨论,谈笑风生,外国孩子却在安静就餐……这是发生在英国坎特伯雷举行的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真实场景。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从西周视礼为“国之大柄”到现代的“五讲四美”,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但如何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却是很多家长的难题。
约七成家长认为孩子不懂礼
新快报记者最近在“新新家长群”做了一个随机调查,约七成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懂礼仪,只有不到两成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礼仪很好。其中,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餐桌礼仪、社交礼仪方面最需要提高。
李女士应邀带着女儿去赴宴,行前怕女儿不知礼节而使场面尴尬,便特意叮嘱了一番。没想到,女儿一到现场就把之前的约法三章抛诸脑后了,菜刚上桌,女儿就急不可耐地伸出了筷子挑出自己愿吃的菜,放在跟前,旁若无人地吃起来。大家饭没吃完,已经饱腹的她便大声喊道:“我吃饱了,想回家。”这让李女士“无地自容”。
调查显示,“礼貌有加、举止文明”已成为不少年轻父母对孩子最重要的期望,甚至已超过以前父母最看重的“恒心和毅力”、“勤俭持家”等品质。
家长做表率好过苦口婆心
调查显示,超过八成的家长表示,自己特别注意孩子的礼仪教育,但也有11%的家长觉得,顺其自然即可,没必要教育。其中,有接近七成的家长会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35%的家长则表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孩子身上反映出来无论好的坏的,都是家长的投射。”“兔子”表示,如果家长本身做不到,再怎么教育也不可能出来一个表里如一的孩子。“兔子”儿子比较害羞,见到陌生人只会躲到妈妈后面,“兔子”认为是自己影响了儿子。“虽然我不至于像孩子那样躲到后面去,但我和别人接触时出现的躲避表情或者不自然的表现,孩子是一一看在眼里的。”
调查中,大部分家长都表示,自己会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只有不到两成的家长表示,自己会在特定的场合才会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为。
“其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礼仪教育的道理和方法都渗透进去了。”果果妈对此表示同意,她认为礼仪教育身教重于言教,要有意识地做出表率,孩子是怎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身边的家人是第一责任人。“小孩都是有样学样,有问题的都是大人。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常常要扪心自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我是不是也这样?’”
教育学博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小脚印中心曹云昌主任认为,日常交往是培养孩子礼仪的绝好机会。生活中的你来我往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人来访,或到别人家做客时,家长就可以利用这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节假日是人们交往的密集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期。
德国柏林弗莱蒙小学校长凯梅尔博士指出,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关键。比如让孩子帮助做什么事时总是对孩子说:“请你帮我……好吗”,“请你……好吗”,而不会说一些生硬的句子,或者强硬地命令孩子去做事。孩子做完了某件事,母亲总会说声“谢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父母总会和孩子商量一下。例如,父子一块看电视时,如果父亲想换一个电视节目,总是先对孩子说:“杰克,我们换个频道看好吗?”
1.学说“请”和“谢谢”以及问候大家: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学说话了,每当他要点心或玩具时,父母就可以提示他说这些礼貌用语。
2.学会分享:引导孩子领会“分享”的涵义。可以给他两件相似的玩具,然后从他手中拿去一件,交给别的小朋友。如果只有一件玩具,难以摆平,应该对他说:“现在轮到别的小朋友玩了,等他玩好了你再玩。我们先做另一个游戏。”
3~5岁:创造社交情景
1.教会孩子如何拒绝不喜欢的食物。较好的做法是:故意给他一种他不爱吃的东西,引导他正确说出:“不,谢谢。”让他明白吵闹和做鬼脸是不礼貌的行为。提醒孩子享受美食后要感谢做饭的人。许多孩子不喜欢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妨让他们在得到家长同意后中途离开。
2.学会感谢。如果你的孩子当着送礼人的面拆开礼盒,提醒他说谢谢。如果礼物不是当面给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挑一张美丽的卡片——学龄前儿童还不会写字,可以引导他在卡片上画画并签上名字。
6岁:最后的学前礼仪课
1.教孩子做一个好主人。先让他说出在别人家做客时感到快乐的事:比如说小朋友让他一起玩玩具、给他喝饮料等;然后让他用同样的方式招待客人。当孩子出门做客时,应该提醒他穿戴整洁,做个好客人,遵守别人家的规矩。
2.电话礼仪。教孩子打电话很容易,多数孩子喜欢玩这个“成人玩具”。当他接电话时,可以先教他说“你好”。如果电话不是找他的,提示他问一句:“请问找谁?”当孩子要拨号打电话时,替他念号码,并提醒他先作自我介绍:“我是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