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导语:数学数学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通过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开展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实施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等策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活化课堂教学氛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水到渠成。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教学观念问题,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观认为,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把学生当成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课堂,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从而实现较好学习效果的过程。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在教学中,教师要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观念,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将封闭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营造民主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营造具有较强亲和力的学习氛围,努力通过与学生交朋友等形式,拉近教师与学生彼此间的距离,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如,在“奇妙的回形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利用回形针拼出一些图案,或者以教学挂图、多媒体等形式出示由回形针摆成的图案,比如小房子、大树、小汽车等,让学生观察、欣赏,引发出学生想亲自尝试拼摆图案的欲望。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活动小组,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拼摆图案。最后,再让学生向小组或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互相说一说自己拼摆的是什么图案,图案中都有哪些图形?然后,比比看谁拼摆的图案最好看。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充分的行动起来,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被激发出来,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较好提高。
三、创新教材使用
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载体。现行数学教材形式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内容选择上密切联系了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作为一线教师,要充分领悟课改精神,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深入钻研教材,让教材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裁剪”,通过适当的取舍、增删,使教材发挥最大功效;在备课时,也要对于知识点的重组、训练方式的改进都需做到心中有数。
四、注重学习实践
实践是数学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习实践的过程,突出培养学生手脑结合能力。通过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以“小统计”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了解从收集数据到整理数据、解释数据的过程,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母亲生日的数据,课上在模拟给妈妈庆贺生日的情境中,认识各月份母亲生日人数的统计图。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收集、整理、解释数据的方法,又接受了尊敬长辈的情感教育。
五、突出过程教学
过程教学是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知识的最好途径。数学知识是从外界数学知识结构转化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对书中的定义、定理、公式等,要让学生在客观事实或原有认知基础上,经历探索过程,获得对新知识的体验,把重心放在对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上,改变将结果直接灌的做法,要让学生从探索中找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这样,就可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比如,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情,带领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测量和计算楼房或旗杆的高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激发创新思维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课堂教学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去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好奇、爱动是儿童的天性,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创新并不神秘,是人在灵感激活的瞬间产生的思维冲动和奇思异想。创新是人天生就有的,只不过被狭窄的生活空间、机械重复的模仿训练给扼杀了。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大自然,他们的思维就会产生很多的火花。牛顿发现苹果落地,发现万物有引力定律;瓦特因烧开水,发明了蒸汽机;可以说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发明都是发明者在实践中,因一些无意识刺激、激活了灵感所产生的。例如在学生学完比例的应用后,我们就可以开展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创新精神使会让老师真是意想不到。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1.走"近"学生,凸显"趣味"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及好处。比如:能收缩的躺椅的椅面和椅背成大小不同的角(教师用图示展现在黑板上),你更愿意坐哪种形状的椅子呢?为什么?等等。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巩固学习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和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显然,数学情境不但要从生活中来,而且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背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构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2.务"实"高效,避免"虚、俏"
有些教师上课时,为了能使课堂活跃,上的生动一些,精心准备画面优美,能调动学生兴趣的课件,而情境中经常也会带点"俏、虚"的味道。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时,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在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这种的情境似乎表面上"俏",但是与教学内容没有联系,还有点虚假成分,会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
3.以"情"入境,唤起情感
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唤醒。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创设情景,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刺激多种感官,形成多个兴奋点,唤醒学生"我来学习,我要学习"的渴望。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有位教师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的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东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4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此时,再抓住学生迫切求知心情,及时引导进入新课。
心灵之花要靠情感之水浇灌,有了心灵之花,方能结出智慧之果。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情感,重视情感因素的渗入,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教学的目的,这是数学情感教学的最终归宿和实效。所以在数学教学要创"情"情境,激发情感,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激"活"情境,巧妙贯穿
有价值的数学情境能让学生"触景生思",如果学生只停留在情境表面上,没有进入数学实质性的领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那么这样的情境就毫无意义。所以要创设一个能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情境创设还不能只为某一个教学环节服务,而是要将一个情境用足用活,巧妙贯穿多个教学环节中,让它从头到尾发挥作用。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在课前用电脑动画显示:小熊坐在一辆车轮是正方形的轮子上颠簸,并问:"小熊舒服吗,为什么?"学生凭借生活经验提出车轮应该是圆形的。经过新知学习后,接着再用动画显示小熊坐在一辆车轮是圆形但是车轴不在圆心上非常颠簸的情境,问:"车轮已经改成圆形的,为什么小熊还是不舒服?"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因此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最后用动画显示小熊坐在平稳的车轮上高兴地行驶。这个问题情景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并体验到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感。
总之,为了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创设一个有效的数学情境非常重要。要根据教学需要,围绕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创设能贴近学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活跃,务实高效的情境,从而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