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节课把“诱思探究教学思想”落实在了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变诱为教,以诱达思,成功实现了启发式教学。
信息获取是《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二章的内容,从本章节开始,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入以实践操作为主,信息获取中网络信息的检索,需要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由于目前新校区高一年级没有机房,所以只能用教室多媒体上课,这样比起之前单纯由老师口述又要好得多,至于可以节省老师板书时间。
本节内容在备课时,我选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被下放到贵州咸宁农场劳动改造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天晚上,领导让他第二天去打猪草、猪菜。这下可难坏了这位机械工程专家。他没养过猪,没干过这方面的活,不认得哪个是猪草哪个是猪菜,手上更没有养猪的书,又不能向贫下中农请教,这下把他刁难坏了。那天晚上,杨叔子辗转反侧,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通过这个故事,我让学生从故事中找到信息关键点是什么,也就是信息的需求目的是什么?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如何打到猪草、猪菜?通过这个故事学生轻松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有信息需求的确定 信息来源的选择 信息获取方法的确定 评价信息四个过程。最后我在总结中又引用了一个招聘信息:“某个很有吸引力的大公司招聘10名员工,大学生小李去应聘,但被告知招聘已结束两天,人员已满。小李在公司人事部咨询的时候,发现还有许多大学生不断前来咨询,公司人事部很忙碌。小李经过思考,从中获取了一个有用的信息,从而被这个大公司录用了。”让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中挖掘信息,寻找到信息的需求。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之所以成绩提不高,根本原因就是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思考和对知识的迁移。甚至感觉我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的内容并没什么关联,不知道从何考虑。
事实我引用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故事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想通过故事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思考。在之前完全上理论课的时候,我已经给大家讲了很多类似的故事,但学生始终无法把它们联系起来,听故事只注重的是故事情节,而不去关注故事本身的寓意。
通过上完这一节课,获取信息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什么呢?信息来源的方式、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信息获取的适当方法与途径。这要比简单的介绍从网络上搜索资料更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教信息技术课程的老师不仅仅让学生能够从网络上更好地找到信息,更关键的是要培养人他们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这也是信息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使他们明白在不同的场合,会选择适当的、高效的、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法来获得有用的信息。
其实,获取信息的关键上让学生能够有开阔的思维和更自觉的意识去面对信息,这一点在课本上也体现出来了。因为这一节是纯粹的理论课,要在课堂中摆脱“说教”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经历信息获取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在信息获取方式对比中产生强烈的冲击,这才能够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信息获取的意义所在。所以我在课堂上,除了讲解刘蕾获取天气情况的过程外,还让他们了解去电脑实体店去了解购买一台电脑的情况,让他们了解如何去获取信息。局限在课堂上就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信息获取的途径虽然是多样的,但是网络还是最方便的一种。学生往往认为获取信息就是通过网络,这样的教学无论如何也难以跳出一个怪圈,摆脱凡是不知就“百度”这样的一种情况,网络是唯一的信息获取的途径。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身边的实例,为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一些对比,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明白,从网络中获取的信息是有限的,从网络中能够找到的信息资源也难以保证其准确性的有效性。因为不同的网络编辑有其主观的看法,也不能代表信息原本的含义,培养他们的这种意识。
本人认识到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关键的是教师观念的变革,要让学生整整的动起来,必需对教师提出更高得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杨叔子院士打猪草”的例子煽情还不够,小组之间的互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中收获与反思都颇深,这为我今后的教学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我能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开展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