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适当的挫折教育
朋友惠子才去广东不到一个月又赶回了黄石家中,她告诉我因为女儿厌学,已经发展到待在家里不肯去学校的地步了,爷爷奶奶电话里急得直哭,她吓得只好放下手里的工作赶回来。金月厌学真的出乎我的意外,从小她是个特别乖巧的女孩子,既懂事又待人礼貌。爷爷奶奶是医务工作者,从小就精心地帮着照看,退休后更是全部身心投入到金月的教育和成长上面,金月自然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已经初中了,什么事情都有爷爷奶奶操心着,生活上一直都很顺利。唯一的问题是惠子夫妇因为生活所至长期在广东那边发展,每年只能过年或者中途回家一两次。惠子怎么也想不通,金月从小被一家人如此呵护着长大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学里天天有爷爷奶奶接送,长这么大什么家务也没有碰过。学习上爷爷更是非常上心,在家里安置了黑板专门陪她一起学习,有什么问题立时帮她解决。小学里成绩一直还比较稳定,特别是语文还比较出色,业余时间还专修了古筝,已经考级。几乎事事都很顺利,发生变化的是进入初中之后。课程加深加多,金月一下子适应不了,成绩就拉下来了,爷爷奶奶对于初中的课程辅导也困难,特别是偏科造成成绩一直无法提高,于是学习上的压力让她困惑而无法接受,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厌学拒绝上学。我告诉惠子金月的现状或许因为孩子从小太缺乏挫折感了,太顺利了,所以一出现学习上的压力就因为无法承受而选择了逃避,甚至说就待家里什么地方也不去,就在家里陪爷爷奶奶一起,吃了睡睡了吃。孩子话虽然好笑,但是,可见她急切逃避的的真实现状。其实,金月的状态或许反应了一部分独生子女的成长现状。(特别是我们阳新是打工大县,留守子女多半是爷爷奶奶隔代抚养,同类问题应该不少。)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被众星捧月般地百般呵护,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情感上也是温言软语地哄着,虽然惠子夫妇在外打工也挺不容易,但是,从来没有让孩子受过任何的委屈,承受过一点家庭的责任。加之一直是爷爷奶奶在照料着,隔代抚养,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老人多半溺爱和过分的呵护,思想观念还是与父母的教育存在一些差异和距离。虽然是出于爱,但是看似的百密无一疏的遮风挡雨,却也没有想到无意地遮挡了孩子成长中需要的阳光,让孩子的意志缺钙,出现性格内向、怕苦怕困难,遇到压力就选择逃避等等不良情绪。而父母因为常年不在身边,偶尔回家也只能更在情感上补偿,舍不得孩子受点点委屈。所以孩子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挫折,一旦感觉到压力,挫折感就无限夸大,孩子手足无措无法面对。
对此,我建议惠子适当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更重要。与其远距离担心不如把孩子带到自己身边亲自教育,发现问题及时给予疏导,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和脆弱,对于女孩子尤其需要母亲和父亲的引导。同时,多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过于内向的金月需要和同龄人的交流,因为同龄人有相似的状况,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而同龄的"朋友也是一生的财富,这些交往也是将来步入社会与人交往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前期学习。再则,金月出现情绪烦躁、甚至有些反常情绪的时候,要正确对待,适当带她出去走走,例如通过假期带她外出旅行,在陌生的环境既放松了压力,又开阔了眼界。在学习上面,告诉孩子成绩不代表一切自己努力了就行,可以针对她的长处和特长有选择地学习。最后,我最着重地建议惠子把孩子带身边后要改变教育方式,要孩子参与到最真实的生活现状里,共同了解家庭生活里的责任和义务。惠子夫妇虽然开的自己家的厂,可是厂不大又在创业阶段,加上近年的经济危机,所以其实当老板的他们自己也很辛苦,招人手不容易,人少了,自己上机器顶替,没有小工自己就成了厨师烧火作饭。我建议她让孩子假期去厂子里体会父母的工作艰辛,只有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挫折,才会有准备地积极对待来自生活的挫折。金月如今需要的其实是及时去补一堂“挫折”教育课而已。前阵子在一位教授的博客里我读到他的感慨:“如今农村出来的孩子连饭也不会做了。”我们的孩子因为家庭过度的溺爱,已经无法避免地出现这样和那样的成长问题。更无法体会“经历是财富”这样的理智生活的经验。他们过于单纯的经历,使得他们经受风雨的能力脆弱了很多,所以面对一些打击的时候,疼痛会更深刻一些。承受的太少,也将学不会更多承受。父母家人的教育过于爱而已经分辨不出对和错了。西方教育界人士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教育孩子学会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培养孩子对受挫的恢复力。学会了乐观的孩子并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可以很快地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起来。这些也是我们中国目前独生子女需要学会的一堂生存和有关成长课程。孩子的教育是百年大计,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要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逐步参与家庭和社会开始,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摸索着滚爬中成长。而我们的孩子也只有学会了面对挫折坦然相对,才能够茁壮健康地成长成我们新时代的未来人才。编辑评语 挫折对于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精神财富,一帆风顺的人常常是浅薄的,因为思考的机会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