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孩子出现粗心的问题,家长是怎么看的呢?专家们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家长把孩子粗心归咎于不认真、太马虎、缺乏对学习的责任心。
1、要帮助孩子而不是责怪孩子。认真仔细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家长要帮助、鼓励孩子去接受现实,查明原因,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家长的责怪,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心理归因错误,将考试成绩不好归因于考试粗心,从而免受责怪,一旦错误心理归因成为一种习惯,后果不堪设想。
2、家长自己做事要认真仔细,规范严谨。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在生活、学习中模仿父母的做法。如果家长做事邋遢,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很难教育出严谨认真的孩子。孩子的年龄越小,受父母的影响越大,孩子的考试粗心是孩子平时生活、学习粗心的表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孩子身上总能看到家长的影子。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认真仔细的习惯。把每次作业都看做是一次考试,仔细地看准题目,精力集中,心无旁骛,稳住身,埋下头,攥紧笔,沉住气,静下心,做完后要认真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指导孩子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完善答题步骤。一般来说,一套试题,难题只占全部试题的10%左右,只要把其他的题目都做对,也就争取到了90%的分数。关键在于要规范答题,严格按照不同题目类型的要求去作答。
5、信任孩子,尊重老师,家校联手。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就是老师;还有些家长过于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文化水平高,在孩子面前轻易地否定老师。这些做法都有失自己做“父母”的身份。正确的做法是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和生活情况。
(一)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从生理层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岁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数在走路前没有充分爬过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中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的协调性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官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从而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二)视知觉能力发展失衡
视知觉不是视觉,视觉是指眼睛看到的信息,而视知觉是把眼睛看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对看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为什么有的孩子把69写成96?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为什么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抄写时却抄错了?这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系。
视知觉能力指眼睛能否作定点、动点的跟踪(视觉集中),能否清晰的辨认出两个相似的字(视觉辨认),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视觉记忆),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视动协调)。每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就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
(三)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比如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讲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讲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业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孩子由于对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这些孩子不能清晰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法则。如果对待这些差错和漏洞的态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差错就会越来越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知识状况就会对以后新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结果可想而知。
(四)思维能力造成的审题不明
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会使人按照一种比较固定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解决问题。有的孩子思维单一,逆向思维能力弱,会遇到困难;还有的孩子,题目都理解,但在阅读的时候,一扫而过,没有按照题意的要求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性理解去做,没有发现题意中的一些细节,比如除和除以,路程应用题中的走了和走到等,结果造成了偏差。
(五)不同的个性和学习类型造成的粗心倾向
孩子的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的孩子做事冲动急躁,急于求成,易出现粗心;一般来说,粘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粗心的情况要比多血质的孩子少,因此对多血质的孩子要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学习类型可划分为听觉型、视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四种。一般来说,视觉型的孩子比听觉型、运动型孩子粗心现象要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