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使其记得快又记得牢,同时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就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验分享,一起来看一下吧。
2、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制订长远的识记目标;
3、提供丰富多彩识记内容,完善自主识记的效果;
6、形式简练,可操作性强,提高记忆的自觉性、能动性。
具体方法有:
一、理解记忆五法
1、空间想象法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情景并茂的散文要求背诵。指导学生运用空间想象法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这种方法要求以原作中的方位词作为记忆的切入点,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再现原文意境以加强记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有一段极为优美传神的文字要求背诵。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以空间转移为线索,层次分明地描绘了小雪过后的济南山景,恰似一幅浓淡有致的水墨画,而那些标示空间转移的方位词也正是引导学生记忆的契机。于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提示如下要点:“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边想象边记诵,脑海中依次再现作者笔下那一幅幅优美的画面。经过两三遍训练后,当我提示“山上”,学生就会背“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就这样,学生们一段段地接着背,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浮现在脑海,在美的陶冶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背诵,这的确要比死记硬背好的多
2、层层推进法
《观潮》一文的描写十分精彩,我在引导学生背诵时,抓住文章内在的联系,采取层层推进的逻辑联系,加之动静结合的描写与排比的句式,只要引导得法,孩子们很容易达到当堂记诵的目的。
3、换位体会法
文学作品大多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验,这些体验往往有不少地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体验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对原文的单纯识记转换为以写作者的身份去揣摩体会原作的思路,以达到记忆的目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看作者是怎么写这段文字的,并要求再读两遍之后完成背诵。这样一来,学生跃跃欲试,都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背诵在一种竞争的气氛中顺利完成,学生背课文的兴趣也大大增强了
4、要点记忆法
在文言文中,常有一些篇目,段与段之间大同小异,形成了循环复沓的节奏与写法,如《两小儿辩日》、《奕秋学射》都采用了这种写法,教学中不妨利用文章的这种写法上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背诵中注意不同之处重点记忆。这样,一段记住了,就会连缀全篇,顺利记住整篇文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对比记忆法
有些文章全篇对比鲜明,将截然不同的两种人进行对比,使前者的丑与后者的美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文章写作上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加深记忆,同样效果良好。
二、积累记忆:每日“十个一”
1、背诵一首古诗。学生每日自选一首诗词抄写在笔记本上并背诵,以此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文学熏陶,提高文学修养。
2、学习一个新词。学生每日从课本中自学一个书面词语,要求释义和造句。
3、辨析一组词语。学生每日自选一组意思或书写相近的词语,辨析他们的用法和写法,相信长此以往会逐步增加词语积累的数量。
4、熟记一条名言。学生每日摘抄一条名言熟记背诵,增加识记量,并在诵读中得到文气熏陶,培养语感能力。
5、写一则“物语”。学生每日仔细观察身边一样实物,然后据实情实物写下来,要求用语精炼,写出情趣。
6、记一则“随想”。学生每日就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产生联想,然后将想法提炼成一句话记在笔记本上。
7、搜集一条文学常识。凡属在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学生每日自取一条抄在笔记本上并掌握,增加语言积累。
8、收集一个成语故事。学生每日从《成语典故词典》等工具书上找一个成语故事认真阅读,一般要求弄清出处,了解本义,掌握现在通用中的含义和用法,摘要记在笔记本上。
9、拟写一则商品广告。学生每日为本地生产的(或自己用过的)某一商品,根据它的外观、性能、功用等方面的特征拟写一则广告。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10、提取一条有用信息。要求学生每人常年订阅一份学生阅读的杂志,可以是综合文摘类、科普类、文艺类等。每日自选一篇短文阅读,从中提取一条有用的信息记在笔记本上。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研究成果,吸取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与此同时训练综合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