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整个家庭教育来说,孩子学习选择自己的人生更为重要,正确选择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价值体系和独立的人格认知。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如许多文章所看到的,树立孩子的价值观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父母如果想让孩子确立属于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就必须先整理好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传承给孩子的生命态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了解和想象。
家长和孩子经历了不同的时代,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因此对许多问题的认知也存在差异。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价值观问题上必须接受两代人之间的差异,要理解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而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家长只有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
养育孩子的过程大多是授之以渔的过程,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在孩子核心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只有不断的磨砺,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与整个家庭的活动,给孩子“贡献”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获得的价值越充足就会越有自信,同时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肯定一定会让孩子拥有积极的正能量。
经营和谐的亲子关系
研究表明,孩子在人生重要价值观上与父母最接近,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终身教育。
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影响儿童期,也严重影响青少年、成人甚至老年期的心理状态。
对孩子来说,和谐的亲子关系往往需要家长的坚定温和的陪伴和积极长久的关注,如共同的阅读时间、旅行时间。旅行是提升家庭感情的重要过程,父母和孩子定期旅行不仅能增强亲子关系中的亲密度,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真正实践。
对于家长来说,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更多的是与孩子相互理解和尊重。当孩子犯错或与父母有分歧时,双方都要反思自己的行为,而父母表现出的理解、尊重、包容、自律是孩子获得与人相处的边界和约束自己行为的重要来源。
所以说,和谐的亲子关系,既能让孩子学会自爱、自律,也能让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与孩子共同成长。
形成理性的消费观
在人的一生中,消费观会影响许多选择的最终结果,而理性消费观的形成往往来自于童年经历的消费过程和家庭中存在的消费习惯。
对孩子来说,很难区分“需要”和“想要”,特别是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很难抵挡玩具、零食等产品的诱惑。父母在带孩子外出过程中不断满足孩子的购物需求,容易形成孩子冲动的消费观。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清楚这两种消费,避免形成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消费习惯还没有固定下来。父母在带孩子外出购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物品的选择、消费技巧的使用等行为,让孩子更多地感受到理性消费。例如,父母在孩子省下一部分钱后,可以给孩子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机会,让孩子体会到合理消费的好处。
孩子看到其他孩子的玩具、食物、衣服时,有时会对父母说“我也想要”。 在价格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大部分父母会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其实这种行为持续下去很容易让孩子形成虚荣心,产生攀比消费的情绪,所以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真实需要和自己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来应对,这有助于孩子形成理性的消费观,避免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现象的产生。
培养真正的兴趣爱好
对孩子来说,培养兴趣爱好是享受学习的过程,是学会之后获得成就感的时候,也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增加一点优势。
无论是旅行、音乐、美术、体育还是其他,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本能,也有与生俱来的喜好。在兴趣培养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从孩子的天性出发,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喜好,尊重孩子的个性选择。
家长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与孩子做出约定,一个关于坚持的约定。这样可以在孩子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坚持的概念,有助于孩子责任感的形成。
同时父母也要避免把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孩子,不让孩子学习自己认为有优势的内容。 过度的压力容易使孩子失去部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长久以来的兴趣是陪伴孩子一生的精神食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面对不同经历,无论兴趣是否相同,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认知,拓宽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面对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