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盯咬后,涂什么可以减轻痛痒?胃病患者,能否喝酸奶?用什么方法可以测试出,你家里用的食盐是否含碘盐……
这些问题,都可以从《[b]科学[/b]》教材中找到答案,科学就在身边。
[b]很多实验可在家里做[/b]
“铁锅可以当蒸发皿用,筷子可以代替玻璃棒,洁厕精能替代盐酸……”郁建文说,学《科学》,做好实验、分析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非常关键,现在很多家庭里的生活用品都很齐全,部分科学实验,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
蚊子叮咬人时,会先往人的皮肤里注入一种毒液,这种毒液呈酸性,如果在蚊虫叮咬的部位涂上碱性的肥皂水,人体血液的酸碱达到平衡,起包症状就会消失。
再如,在化糖水时你会发现,糖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更容易溶解,如果用筷子搅拌,它溶解的速度更快。
“家中的鸡蛋壳和醋,可以用来进行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以玩具车在地板、桌面、大理石上的行使距离,可以测试摩擦力的大小……”郁建文说,通过实验,可强化所学知识点,从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b]课堂学习要“三勤”[/b]
“很多学生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后却热衷于学科培优,这不利于学习《科学》。”郁建文认为,课堂是学习的主渠道,上课时,学生应做到“三勤”。
勤动脑。上课时,仅仅听清楚老师讲解的每一句话、看清课本上每一幅图是不够的,在看与听的过程中,要将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会解释生活现象。
勤动口。课堂上有什么疑问,应立刻提出来,并和同学讨论得出结果,这样不仅记得深刻,而且学得轻松。
勤动手。对老师讲解的知识和典型例题,最好能及时记下来,当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出现矛盾时,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观点,而应主动进行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可以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还可以培养自己质疑、探究精神。
整理归纳自编知识网
《科学》教材包含了理、化、生、地等四门学科的内容,知识体系较为繁杂。只有经常整理和归纳,学起来才会轻松自如。
一本书学完了,可以打破章节界限,列出一些标题,把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或体系。
如学完光合作用、空气的组成、燃烧与灭火、二氧化碳性质等内容后,可列出标题———二氧化碳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这样不仅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又培养了思辩能力。
还可以对知识进行比较,确定其异同。在初一年级教材中,有不少内容都可以进行对比分析。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化合反应与分解作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
还要将知识进行串联。如学习“动物的行为”时,可以节律行为为例,将知识点串起来,其内容包括: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