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很多成绩一般,只要求辅导课内知识的学生或家长,提到学“奥数”,不说谈虎色变吧,起码觉得望而生畏,觉得课内的学习就已经吃力了,还学什么奥数。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听起来是挺慎人的。 这些年,教了很多“类型”的“奥数”,有的是参加各类杯赛,为了拿到证书的;有的是报名了重点中学的“占坑班”,需要在阶段考试中排到好名次,分到尖子班的;有的是为了考某些中学,需要加试数学的;也有课内“吃不饱”,单纯为了拔高的(这类比较少)。。。我的的体会是:奥数题,听起来起点很高,实质也是基于课内知识点,不过是需要更深入的思考,才能完成的。而且它本身的难度也是分梯度的,并不是高不可攀。
举个简单例子:A有3个苹果,B比A多两个,问B有多少个苹果。一年级的学生一般都不会做错。稍微改动一下:A有3个苹果,比B少2个苹果,问B有几个苹果? 真的,绝大多数高年级的学生都会做错。究其主要原因,学生们在课内经过了多次反复单一类型的练习,很多人已经思维定势了,看见”少”字,就用减法去做。通俗说,不思考,做题是机械纯操作。
再来一个例子:一根木头。锯1次5分钟,锯成3段需要几分钟?这个是二年级乘法的应用。各个年级都有同步的“奥数”,这些奥数题,一般在课内接触不到,但它确实能激起学生的神经,让脑细胞活跃起来,它甚至并不需要老师的讲解,稍微再深入思考一下就可以得解。这样的“奥数”,我相信就是人人可以学的“奥数”,就是有价值的,可不是只有“尖子生”才能学的!
这些扎根于课内知识的的“奥数”,它的变化,灵活,多样,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让那些课内学习不理想的学生在学“奥数”中,收获课内学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