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年接触的学生从初中以上到大学,甚至还有工作多年的人们。从初中到大学的这部分学生,学习规划和课程安排通常是家长从中协调。工作的学习者自己来安排英语学习。
在我和家长们接触中慢慢体会到教育培训一定是三个字:良心活。因为,骨子里同情家长们的那种对于未知未来的焦虑:在孩子的学习上,许多家长通常会担心目前所学在不久的未来不能有助于提高孩子分数。
家长们和学生们的心情,首先是能理解的。课程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才能看见结果。目前的老师和课程,究竟管不管用呢。很多人们是没有办法辨认的。
面对大家的这种焦虑,我通常会询问几个问题:学生之前的课程学了多久了?内容是不是非常多?
比如高考的学生,学生会经常回答:刘老师,我之前学了一年,别的老师已经教了100多篇文章了。考研的学生会说已经把近些年的真题(除了近3年)全部做了。雅思的学生会说已经把剑五到剑十的都做了。
这时,我通常会不紧不慢地继续提问:请挑选里面的一篇文章来,现场看看对其理解程度。大部分学生通常会有点尴尬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一篇文章全部搞定了!!!当然,我也通过见面时的测评,已经判定同学的水平,六个字概括:基础比较薄弱(听过我课的同学知道的,LOL)
在此时,我会劝诫家长们和学生们都尽量遵循八个字:圈定范围,先精后泛-
FIRST INTENSIVE, THEN EXTENSIVE
当然,这个学习方法,可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大。在读俞敏洪老师的书之后,我了解到了这种教学方法。随后,在其基础上不断改进,进行了新的总结:反复学习同样的经典内容!
“圈定范围”是希望同学们在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精力也是有限的,尽量去对付有限范围的内容。比如,高考的学生,我只安排21篇文章。考研学生,只安排14篇文章。雅思学生,只安排7篇文章。为何是这三个数字呢?难道是幸运数字吗?细心的人们立马知道它们有共同的公约数7。
没错,我希望学生们学完圈定的文章后,每周七天一循环。高考的学生每晚看3篇,考研的同学每晚看2篇,雅思的同学每晚看1篇。反复看这些同样的文章,达到一个效果:这里每篇文章都能随时翻译成中文,而且每次翻译地都非常接近原义。
当然,有同学们会接着问:刘老师,这要学多久呢?我建议是要起码循环半年。基础比较薄弱的,要更长了,一年时间。
这个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对于语法的领悟到一个比较明朗的境界,不害怕读句子了。对于词汇的体系梳理也是有了全新的认识,非常有自信了。
当经历了“先精”的阶段,同学们其间也有些考试了。分数若是已经比较高了,可以“后泛”了。此时,已经对于有些内容烂熟于心了,再接触新的内容,不懂的东西已经很少了。心里的恐惧没了,干什么都痛快了。
这个,我也经常和同学们提到一首歌曲:一剪梅。三十年如一日,就唱这首歌曲,你也可以随时登台演绎!
再到后来发现我们周围水平可以的英语老师们也是如此。首先研究一个单项(比如语法,Fred大师),然后再写作、口语等单项。没有一位老师是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口语、写作全能的!
我自己一直致力于研究词汇教学。随后再学习语法、阅读等单项。后面,我会专门介绍词汇老师的成长历程。 目前我的词汇教学是能拿的出手的。在第二本词汇书上,我把近些年的精华部分全部奉上,毫无保留。 词汇方面感兴趣的,随时可以沟通。非常愿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