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家长和教师的相互配合,这已经成为共识。然而,一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一些言语行为实际上影响了孩子的认知。
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曾经说过:“家长与学校配合越好,教育就越成功。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如果家长好好不配合老师,结果就会很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也不例外。”
孩子在学校,老师对他的影响很大。有时候,老师对孩子的态度不仅仅是由孩子决定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父母的影响。
作为家长,请自己检查。你有以下不良行为吗?
1、如果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会和老师吵架吗?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生气是正常的。但是,在去学校“讨论论点”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如果你的孩子错了,那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其他孩子的错,可以向老师汇报情况,请老师协调处理;如果你觉得学校或者老师处理不好,可以和他们商量下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如果他们还没搞清楚情况就去学校大闹,只会让老师觉得家长不讲理,给老师留下这样的负面印象,自然对孩子不利。
2、不把学校和老师的规章制度当回事儿
学校和老师的规定最好的办法就是合作。例如,许多学校规定学生不得携带手机。不管家长是否同意,最好是教育孩子遵守校规。
如果家长对一些规定有意见,默许甚至鼓励孩子违反,会让学校和老师很为难,也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很多看似不合理的制度,往往是为了保护大多数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环境而设计的。因为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他们只需要面对自己的孩子,而对于学校来说,他们需要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
3、不参加家长会,不与老师交流
父母应该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父母最了解孩子。老师自然希望和家长建立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式。
不管父母工作有多忙,都必须抽出时间参加家长会。如果实在有事儿耽搁了,就要定期和老师沟通。
否则,老师不确定你是否关心孩子的教育,孩子有问题时你是否能接受自己的处理方法,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一些问题是否与家庭问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