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发脾气和不发脾气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前几天和女儿逛超市,突然传来一阵东西掉落的声音。

循声望去,图书区的地上一片狼藉,旁边站着一个拿着书的小男孩和他的爸爸,面面相觑。

女儿认出那个男孩是她同学,拉着我去帮忙。

我本以为会目睹“大型训娃现场”,没想到却看到一番和谐的景象:

爸爸负责捡书,男孩负责把递过来的书摆到架上。

看到我们,爸爸还逗趣:“这孩子力气大,只想拿一本,结果拽下来这么多……”

这位爸爸的反应堪称典范:孩子闯祸后,能够心平气和地和他一起收拾残局。

女儿很是羡慕,问我:“妈妈,你以后能不能也不对我发火了?”

我回想起日常那些“揪心时刻”:

上学快迟到了,她还在“细细品味”着嚼了5分钟都没咽下的饭;

你讲题讲得热火朝天,她的手在桌下专心抠橡皮,一脸无辜地看着你;

放学回家写作业,一个小时要喝6次水,上5次厕所;

每一个情景光想想都让人血压飙升。

我不禁思考:父母要如何平衡“生气”和“发脾气”之间的关系呢?

亚里士多德曾说:

每个人都会发怒,这很简单。

但向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动机,用恰当的方法,表达恰当程度的愤怒,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易事。

可见发脾气是个技术活。

“初阶”父母乱发脾气

孩子有样学样

周末,邻居家的孩子果果来找我女儿玩,可没玩一会儿两个人的意见就出现了分歧:

“娃娃穿这个衣服,要配这双鞋子才好看,快给她换上。”

“不,我不喜欢你那个,我要自己选。”

果果直接上手,非要给娃娃换她选的鞋子。

女儿没提防这招,气得大哭。

果果见状更气,把手里的娃娃狠狠地摔到地上。

待两个孩子平静下来,我问果果为什么发脾气。

果果说:“妹妹不听话我就发脾气,妈妈就是这样的。”

果果家就住隔壁,果果妈吼孩子我是早有耳闻:

这么简单的题你不会?

字写成这样,重写!

下次再不听话,看我不把你扔出去,养个宠物都比你懂事……

美国心理治疗师雷吉娜·帕利指出:

真实的父母会不耐烦,也会发脾气。但他们并不会为所欲为,也不会伤害和侮辱孩子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状况百出”的存在,他们大多数时候都无法如父母所愿乖巧听话,有时甚至会在父母自顾不暇时“火上浇油”。

但即便这样,父母也不能随意粗暴地对孩子发脾气,更不能将自己对生活的不如意迁怒到孩子身上。

尹建莉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说:

家长脾气大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大约可以这样描述:

轻度后果孩子逆反、消沉、多疑;中度后果孩子成年后脾气暴躁,爱抱怨或抬杠,为人苛刻;重度后果严重抑郁症,神经病人格。

不仅如此,孩子还会不自觉的把自己遭受的痛苦“消化吸收”,变成他们对待别人的方式。

美国布朗大学帕拉德教授曾做过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研究对象是在父母情绪容易失控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的变化。

结果显示:儿时被父母通过吼叫来管教的孩子,成年后与恋人或配偶的关系紧张。

也就是说,父母负面对待孩子的方式会被孩子继承,成为孩子自己的行为习惯。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会如何表达情绪和诉求。

一个乱发脾气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将很难懂得如何管理情绪,只能被情绪操控。

“中阶”父母从不发脾气

孩子存在教育缺失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件事改变了你的育儿观?

答友@青青草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女儿有一阵很喜欢用手扣插座孔,我天天追着她唠叨:“别碰、危险”都没效果,后来只好用胶布把插座粘上,算是暂时“解决”了问题。

过年期间她去爷爷家玩,回家后对我说:“妈妈,我再也不碰插座了。”我开心又意外,这孩子怎么突然想明白了?

原来在爷爷家时她又要扣插孔,幸好爷爷看到,大吼一声:“别动!”她才停下。

随后,一向温和的爷爷破天荒地冲她发了火。女儿哭得稀里哗啦,但这次教训也让她真正听懂了,以后再也没有碰过插座。

这件事让她反思,平时自己对孩子事事温和或许并不恰当。

孩子眼中往往看不到危险的存在,这时如果父母不用严厉的语言让她知道其严重性,就是父母最大的失职。

心理咨询专家李松蔚说:

“发火”在孩子的教育中有独特的价值。

成人对孩子吼叫,是传递一种行为的底线。如果不吼叫,孩子永远不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是越界的。

河南漯河,三个孩子在街上放鞭炮。其中一孩子将鞭炮扔进下水道,另一个孩子凑过去看。

瞬间一声巨响,井盖被炸得粉碎。一个孩子当场被炸死,另外两个也身受重伤。

当事人透露,这三个孩子均在七岁左右,父母都在附近做生意。

当他们赶到现场看到几分钟前还活灵活现的孩子,如今躺在血泊中再也起不来,伤心欲绝。

父母不可能不知道孩子玩鞭炮,但却没有一次阻止孩子玩这样危险的游戏,导致了如今不可挽回的后果。

斯宾塞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

孩子犯错后家长不管教,便会给他们强化这样一个印象:孩子你没错,你的行为不会带来任何的后果。

父母在该管教时不发脾气,孩子就认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也就不会认真对待这件事。

这种对孩子的纵容,会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高阶”父母会发脾气

孩子收获成长

《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说:

孩子有效的管教应该达成两个基本目标:

一是让孩子们听话,去做对的事情;

二是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在一期《爸爸去哪儿》中,戚薇的女儿Lucky站在一个带轮子的手推车上玩。

爸爸告诉她,这很危险,把她拉下来。

随后爸爸要去拍摄再次提醒女儿:不要摸那个车,谁知没一会儿Lucky就又上车玩了起来。

这下爸爸发了火,命令孩子立刻去罚站。

Lucky仰天大哭,不断地喊着:“不要不要”。

爸爸没有心软,克制着情绪说:“这个很危险,我不让你摸可你还是摸,就要罚站。”

这时Lucky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根本听不进去,还是继续哭闹。

爸爸等她安静下来,再次说明了自己发脾气的原因。

恢复理智的Lucky听懂了爸爸的心意,表示“再也不摸了”、“我想要抱抱”与爸爸和解。

这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

虽然爸爸发了脾气,但并没有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有了这些心理上的保障,她能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到修正自己的错误,得到成长。

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时担心发脾气会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这里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1. 就事论事,不发泄情绪、不侮辱人格

孩子犯错后,父母给予指出是必要的,但切记要就事论事。

冷静地看待问题的产生,不要发泄自己的情绪,更不要把孩子的行为错误上升到人格层面。

比如孩子没考好,有的父母会说:“告诉你好好复习,你就是不听”,甚至下一句就责骂孩子“笨”;

孩子不小心丢了东西,被指责:“做事冒冒失失干什么都不行,以后就是一事无成”。

这样的语言非但起不到管教效果,反而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伤害,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2. 说理之外,更要建立情感连接

很多父母发脾气会专注于“讲理”,忽略和孩子的情感沟通。

被这样对待的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甚至对父母心怀记恨。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说:

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和孩子产生情感连接,无论说什么,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进行控制。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提出,要想与孩子进行情感连接需要分成4步进行:表达安慰、认同、倾听、反射你所听到的。

比如孩子在被父母教育后心情沮丧,我们可以先抱抱他表达安慰,接着说:

“没关系,谁都会犯错,妈妈小时候也会这样。”然后耐心倾听孩子诉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于积极的回应。

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依旧是被关爱的,自己做出改变是有价值的。

3. 及时放过,不要纠结于道歉的形式

孩子犯错,我们不必要求他们必须说出“对不起”、“我错了”之类道歉的话。

因为道歉,尤其是做错事情后的当众道歉是带着羞耻感的,是需要孩子放下自尊来争取对方原谅。

而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哪怕他心里很愧疚,也不好意思当面道歉。

这时父母要明白,孩子不说并不代表他不想悔改。

他们会用其它方式来表达歉意,比如眼神的交流、关心父母的话语、求抱抱等动作。

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父母的爱和管教。

这两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没有爱的管教是冰冷的,不被人接受的;没有管教的爱是放纵的,不明智的。

愿所有的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别忘了管教,让他知道自己行为的底线;

在管教时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爱,让他明白即便是做错了事,自己也依然是父母的宝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发脾气  发脾气词条  差距  差距词条  父母  父母词条  出来  出来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