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人的观点。
一、桑代克的联结论
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上。
(一)对学习实质的认识
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桑代克明确指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人的联结系统。”所谓联结,是指某种情境(即刺激)仅能唤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
(二)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
桑代克依据他对动物(猫)实验的材料,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建立的。因此,他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后人也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
(三)对学习规律的认识
桑代克认为学习有三条主律和五条副律。
学习的三条主律是:
1.准备律
2.效果律
学习的五条副律是:
1.多重反应原则
2.倾向和态度原则
3.选择性原则
4.同化或类化的原则
5.联想交替原则
二、斯金纳的操作学习论
斯金纳(B.F.Skinner)作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核心的学习理论。
(一)对学习实质的认识
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所谓操作性条件反射属于反应型条件反射的过程,没有已知的刺激,是由有机体本身自发出现的反应,如老鼠揿压杠杆的反应是由有机体发出的,杠杆对这种反应起诱导作用。
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大多数学习是操作学习,人不是被动等待刺激,而是积极主动地对环境进行探索,先有反应,然后才知道结果,再根据结果去调节行为。因此,他侧重于对操作学习进行研究。
(二)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操作学习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其中,强化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手段。
强化物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强化物,它是指跟随在一个操作反应之后,并能提高这个反应概率的刺激物,这种刺激物对反应产生正强化,另一种是负强化物,它是指一个刺激如果从某一情境中排除时,由此能够加强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它就是负强化物。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A.Bandura,1925—)是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它试图研究并阐明人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的,以及人是如何在社会环境中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人格特征的。
(一)对学习实质的认识
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因为人类具有认知能力,能够更多地得益于经验,因此,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社会学习理论将人类的学习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经验的学习,二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前者是指从自身活动以正反两方面结果及其经验教训中学习。
活动结果具有三种功能:(1)传递信息功能。(2)引发动机功能。(3)强化行为功能。
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
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二)对学习过程的认识
观察学习不一定必须有强化,也不一定产生外显行为,班杜拉将其分为四个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复制过程
4.动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