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行不言之教——诸葛亮的父教故事

  在《诫外生书》中,诸葛亮把立志看作成才三要素(德、学、才)的基础和关键,他主张立志必须高远,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达到最终的成功。他写道:“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如果志向不高远、坚定,则会出现相反的后果:“若志一消费品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不仅这么“诫子”、“诫外生”,而且身体力行,为儿孙做榜样。他对自己严格要求,虽贵为丞相,也绝不搞特殊,坚持“行不言之教”。他一生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他在给后主(刘禅)的表上写着:“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高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诸葛亮这种廉洁的作风,对子孙是无形的教育,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同时,他十分注意采取措施让子弟不搞特殊化。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将独生子乔过继给诸葛亮。乔在蜀国官至驸马都尉,本当安居成都,但诸葛亮外出打仗,诸子弟都随军押运粮草,诸葛亮认为乔也应该与他们同甘共苦,于是便命乔与诸弟子一起押运粮草于山谷。这种做法对乔是一个很好的教育。不搞特殊化,让子弟在一种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成长,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他们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对于培养他们不依赖他人、独立生存的顽强意志更有好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诸葛亮  诸葛亮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名人家教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等人的观点。一、桑代克的联结论  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上...(展开)

名人家教

 陈鹤琴的教子之道

 著名教育家[b]陈鹤琴[/b]在对孩子细心观察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小孩出生不久,就能“欣赏”音乐了,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再大一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