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给学校命名,是许多地方的一大特色。随处可见的“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等,不但体现了当地教育的庞大体量,也让学校命名更加清楚、规范和有序。但是,如出一辙的校名也给人增加了很多困惑:以数字命名的校名,毫无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除个别学校由于历史悠久或教育教学质量显著等特点被记住,多数由数字命名的学校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为此,在笔者看来,学校命名还需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学校所在地原为清代皇家园林的“清华园”。复旦大学,“复旦”两字出自于《尚书·虞夏传》:“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寓含不忘震旦学院之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意。陶行知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时,改“小庄”为“晓庄”,寓意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如日出破晓。
回望陕西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学——“西安高级中学”“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省西安中学”等,每一个校名都浸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学校校名已沿用多年,在群众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却改为以数字命名。这种自诩为高明的改变并不被接受、认可,大家仍然习惯性地叫之前的本名,而忽视了现在的校名。
杭州市滨江区2018年8月发布了一则为10所校园公开征名的通知。对于为什么要征名,相关负责人解释到:“在建拟建的学校和幼儿园太多了,一下要起这么多名字,还真不好办,所以想请大家来帮忙。我们希望这些新学校的校名,不仅能体现地域特色,对所在方位有标识作用,便于记忆和使用,同时具有独创性、新颖性,还能体现办学特色,寓意深远,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激励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都曾谈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校名不仅是学校的名片,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历史、传统、精神和社会影响的长期积淀。好的校名有利于凝聚师生人心,展现学校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数字校名一般很难积淀出品牌价值。在注重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今天,学校命名还是多些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