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公民同招平台”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掐尖热”

日前,一纸“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发湖北襄阳地区家长热议。之所以引发热议,是因为这封信标志着从今秋开始,襄阳地区的幼升小和小升初将全部纳入义务教育平台招生,该平台是全市小学、初中招生的唯一渠道,平台数据是注册学籍、征订教科书、拨付公用经费、落实资助政策的唯一依据。这就意味着全市公办、民办中小学将被置于同一平台,实行同时同步招生,也即“公民同招”。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全国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幼升小和小升初“择校热”高温不退,民办学校违规提前“掐尖”招生屡禁不止,致使义务教育招生生态遭到破坏,教育公平饱受质疑,优质均衡发展失去机制保障,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优质生源锐减,公办学校垫底”,“揽抄优质生源,民办学校培优”的教育失衡局面。

公、民办学校招生失序,发展失衡,会危及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与让人民群众接受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办学宗旨背道而驰。有鉴于此,实行“公民同招”,规范义务教育招生秩序,重建义务教育绿色生态已成为公众期待与社会共识。

一段时间以来,各级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格禁止民办学校提前、超范围、超计划、掐尖等违规招生行为,但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监管机制的缺失和技术手段的滞后,使一些地方民办学校有恃无恐,公办学校则只能暗暗叫苦。

襄阳市推行的“义务教育平台招生”机制,让我们看到了运用网络平台、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促进城乡地区、公民办学校均衡发展的希望。根据规定,各中小学需要通过平台在同一时间段内严格按计划招生,平台外、计划外招生无法取得学籍。同时规定,学生及家长只能选报一所民办学校,从技术层面控制民办学校超前、超计划等违规招生行为。公办学校沿袭免试就近划片按计划招生,不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家门口上学”的愿望,也有力控制了大班额现象的发生。

“义务教育平台招生”机制可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规范招生行为,但这一机制却无法将病灶“连根拔起”。本质上讲,“公民同招平台”机制只是解决了规范招生中的显性问题,但无法消弭义务教育资源城乡、区域、校级等资源分配不均的本质。根除“择校热”现象,关键在于实现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

此外,这一平台机制也无法“包治百病”,它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堵住民办学校超范围、超计划等违规招生的漏洞,却无法真正遏制民办学校的“掐尖热”。事实上,就在“公民同招平台”正式开放前,一些民校已经提前组织各类面试、笔试,或者委托机构考试,选拔各地优质生源。提前选拔“优生”并没有因平台统一招生机制的施行而终止。

遏制民办学校(包括公办名校)“掐尖热”,仅靠统一招生平台的技术机制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健全涵盖教育主管部门的制度约束机制、媒体监督机制以及问题举报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让违规掐尖招生无处“遁形”,才能真正实现公、民办学校在同一起点上公平竞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遏制  遏制词条  公民  公民词条  根本  根本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  平台  平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