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云南省临沧市教育体育局为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组织师生服用“大锅药”,并通过要求拍照上传购买药方、服用情况等方式,强制师生服用。3月2日凌晨,临沧市教育体育局发布通报称,对此事深刻检讨,并已要求各学校杜绝强制。
有关专家多次声明,当前尚无应对新冠肺炎的特效药,疫苗投入生产与使用尚需时日。在此背景下,“大锅药”对预防新冠肺炎有无作用,对人体是否有害,不得而知。盲目要求师生服用,极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大锅药”有无疗效暂且不论,强制师生服用本身就是教育的病态,其背后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强权意识,反映出对师生人权的漠视和教育治理水平的低下。
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管理者具有重要职责。然而,在现实教育工作中,一部分教育管理者习惯于管控、压制,陶醉于以自我中心的下压式管理状态,教育管理的行政化非但没有实质性改变,反而愈演愈烈。疫情期间,这种下压式管控尤为明显。
在管理者看来,要求师生服用“大锅药”,出发点是“为了师生好”,是利于师生的“惠民政策”,师生必须无条件服从。如不然,就是破坏规则、违反政策、挑战权威,是对教育管控的蔑视,因而需要动用行政措施予以惩罚,诸如不准开学进校。其间,教育行政管控意识暴露无遗。
与强制服用“大锅药”类似,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以及中小学校,强制要求师生打卡,限时上报相关表格与材料;无视学生学习层次,剥夺教师教学自主性,实施大一统的线上教学方式。这同样是教学管控的体现,其中有些问题较服用“大锅药”有过之而无不及。
疫情是面镜子,不仅照出社会百态,也反映出社会治理的漏洞。教育领域更要以疫情为鉴,全面审视教育治理工作中的缺失与问题,改进教育治理方式,优化教育治理流程,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