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季,一些毕业生因为忙于找工作、考研而忽视了自己的档案问题,最终成为“弃档族”。因轻视档案转移管理,为日后查档用档埋下了隐患,许多毕业生在找档补档时大费周折,吃尽了“苦头”。
据人事档案管理专业人士介绍,人事档案记录了个人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内容,发挥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关键的个人证明都离不开人事档案。现在的人事档案多是由学籍档案转化而来。一般从中学到大学毕业,每个阶段的入学登记表、学习成绩单、党团资料、奖惩材料、体格检查表、社会实践资料、派遣报到证等纸质材料都在个人档案之中,是个人学习成长的真实记录,是为毕业生日后提供人事服务的重要依据。
从时间上看,毕业生档案是个人人事档案的源头和初始部分,也是记录学习成长经历的重要部分。在毕业生参加工作后,计算工龄、工作流动、考研、考公务员、职称申报、职务晋升、办理社保以及出国等都离不开人事档案。可以说,档案关系毕业生切身利益,并且会影响终生,千万别当“弃档族”。
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的毕业生,档案自然会按程序转入入职单位的档案管理机构。目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大型企业,对档案的转递和管理都较为规范。
那些毕业后没有及时就业或者多年后仍未就业的毕业生,档案暂时落实不了接收单位,一般由学校或毕业生户籍所在地的区县级人事人才管理服务机构暂存或保管。那些在毕业季频繁更换工作单位,尤其是先后跟多家企业签订过用人协议的毕业生,在档案频繁转递过程中,一旦遇到档案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就很容易出现档案“失联”的情况,时间一长更是难觅其踪影。
还有一种情况是,个别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很多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入职后必须在单位干满一定年限,否则不予转递人事档案。许多毕业生在面对这一情况时,无奈变成了“弃档族”,为以后查档用档埋下了隐患。
因此,毕业生一定要对个人档案高度重视,在毕业后第一时间为个人档案安好家,无论是存放在单位还是托管在人才服务中心,一定要心中有数,无论身在何地,都知道档案保存在哪里。唯有如此,才能让档案查之能见,用之能取。
再有,个人档案一般由档案管理机构负责转递和管理,不允许个人保存。然而一些学校管理不够规范,将档案交由毕业生自己带回,这样很容易丢失档案或遗失部分资料,为档案管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毕业生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和规范程序转递档案,不可为图省事自己携带和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