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推进“高中综合素质档案使用”,综合素质被纳入考试评价体系已经成为趋势。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3%的受访者认为这对推动落实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69.2%的受访者认为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成绩,61.9%的受访者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指导,简化和规范具体流程。
由调查数据看,大部分受访者赞成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成绩,认为这样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缓解应试教育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初中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但是,也应当看到,综合素质评价不可能像文化课那样,有严格的考试、客观的评分标准、精确的分数表达,其评价结果通常以等级的形式呈现,评价的主观性常常招致大众的质疑。若学校操作不慎,影响了评价的信度,不仅不利于初中学校推进素质教育,而且会影响中考的公信力和教育公平,从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成绩,确保评价的信度是关键。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和学生了解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不可否认,人情、关系仍然是当前社会交往的主流,许多人遇到重大事情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按规划办事,而是找朋友、托关系,为自己赢得最大利益。中考事关孩子的前途命运,一分之差就可能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值得家长使出浑身解数。中考文化课考试是由考试部门主导的国家性考试,组织严密,他们不敢横加干预,而综合素质评价则通常由学校、班主任操作,他们认为有可乘之机。如果学校和班主任碍于人情面子,随意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则失去了评价的意义。
因此,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前,教育部门、学校要向学生和家长大力宣传推行这一举措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让他们了解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过程和方法,明确弄虚作假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破除部分家长的侥幸和投机心理。
二是要制定科学、简洁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调查显示,61.9%的受访者希望有关部门加强指导,简化和规范具体流程。作为一项评价,必须有一个科学、简洁、易于操作的评价标准。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教育部给出了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特长养成评价的关键指标,这些指标应当成为制订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依据。学生的何种表现评价为“优”,何种表现评价为“良”,何种表现评价为“差”,评价由哪些人评,如何评,都应作出严格的规定。评价标准要以市县为单位制定,将辖区内所有学校统一到一个标准上,教育部门要成立工作小组,指定单独科室负责此项工作。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要处理好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自评和他评之间的关系。学校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注重收集反映每位学生综合素质表现的日常材料,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评价,能量化的尽量用数据说话,不能量化的要用事实说话。在实施评价时,要依据日常积累的学生综合素质表现材料,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力求使评价结果符合每名学生的实际。
三是加强监督,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客观透明。学校要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公示制度,通过校园公示栏、微信群或QQ群,定期公示评价材料和结果,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一旦发现弄虚作假或评价结果与事实不符,学校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复评,并追究涉事人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