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校的墙壁究竟该说什么话?

自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开口说话”的论断后,不少中小学校都在墙壁上做起了文章。学校的墙壁基本上找不到一块空白,充满了标语、口号、名人名言和规章制度,有的学校甚至连天花板、楼梯、走廊、梁柱、洗手间等地方都不放过。通过展板、镜框、布标、横幅、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说话”呈现在校园的每一面墙壁,刺激着人们的眼球。

墙壁虽然开口“说话”了,但这些“说话”,要么与教育无关,体现不出学校的特点;要么大话套话,学生不愿听;要么夹杂戾气,暗藏毒药,听了有害。学校的墙壁究竟该说什么话,作为学校的校长,不得不认真思考。

日前,我下乡到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不大,12个班,500余名学生,有一幢四层的教学楼。教学楼底楼有两块固定的展板,一块是关于精准扶贫内容的,一块是关于党建的。门厅两边的墙壁上,一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边是公民道德规范20字。这些内容虽然都很好,也全是正能量,但体现不出学校的特色和教育的特点,同机关单位没有任何区别。置身其中,不知是到了学校还是到了党政机关。这些墙壁说的话,虽然正确,但与教育关系不大,没有体现出学校教育的特点,说的是一些正确的空话。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固定场所,承担的立德树人的教育责任是通过课堂教学、学校活动、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一步一步实现的。学校教育有固定的主题和目标,不可能随着社会的热点变来变去。有的学校墙壁对社会热点跟得太紧,忽视了教育自身的规律和主题,忘却了这是学校的墙,要说教育的话。因此,学校的墙壁,首先要说与教育有关的话,突出学校教育的特色。

其次,学校的墙壁要说学生听得懂的话。有些学校的墙壁虽然说的是关于教育的话,但大多是空话套话,学生要么听不懂,要么不爱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口号内容是有关教育的,但却是千遍一律的套话空话,学生不爱听,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学校做校长时,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中最耀眼的莫过于门口处“要爱你的妈妈”的标语指示牌。当有的人提出质疑,问他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更有教育意义的话时,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对于7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都不热爱,怎么谈得上热爱别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妈妈是最容易做的事,也能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打下基础。”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的行动,精确地诠释了不但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而且还要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再次,学校的墙壁要说具有生本情怀的话。有些学校的墙壁,说出的话戾气太重,杀气腾腾,不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和良好情感的培养。如“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不论其动机如何,效果怎样,单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健康的情感来看,这些粗鄙的、虐心的、暴力的、反教育的元素进入学校的标语,是弊大于利的。

更有甚者,墙壁说的话不仅没有生本情怀,还暗藏毒药,祸害学生。日前到基层学校调研,发现不少学校都聘请专业人员绘制了《二十四孝》的宣传画。询问其缘由,说是该县教委布置孝文化进校园,加强学生的孝道教育。于是,《二十四孝》的图文及故事,就在校园里走红了。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孝老敬亲的良好美德,值得我们永世传承。但是,在封建社会产生并完善的孝文化,带着浓厚的愚昧、落后的封建色彩,精华与糟粕并存。如果不加区别地全盘照搬,不仅达不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还可能贻害学生终生。如《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儿孝母”,故事荒诞不经,不具有真实性,尽孝的手段残酷愚昧,缺乏起码的人伦亲情和法治理念,于情于理于法都不符。在封建社会就受到有识之士的批判。“五四”时,鲁迅评“郭巨埋儿”,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因此,像“郭巨埋儿尽孝”这样的话,墙壁不但不能说,而且还必须坚决批判,肃清其流毒。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并不是要让每一面墙壁都充斥着各式各样、红红绿绿的文字、图案。并不是墙上的东西越多,学校就越有内涵。学校的墙壁干净洁白,清清爽爽,难道不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语言吗?过多过杂的所谓文化充斥于学校的每一面墙壁,破坏了校园的宁静,对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师生,更是一种视觉和精神上的摧残。

“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不是每面墙壁都要堆砌语言文字、图案制作,即使要“说话”,也要说孩子听得懂的话,说具有生本情怀的话,说与教育有关的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学校的墙壁究竟该说什么话?  墙壁  墙壁词条  究竟  究竟词条  学校  学校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