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佛山家长群里疯狂转发一份奇葩作业,“今晚数学作业有一项是数1亿颗米粒,辛苦家长们督促孩子们完成。”有家长问:“老师,是怎样数呢?”该老师回复称:“一粒一粒地数。” 很多家长纷纷提问:“数好之后,要带去学校吗?”“要拍照吗?”该老师回复称:“明天用食物袋装好带回学校,不用拍照。”(9月7日广州日报)
在学习了“亿的认识”后,老师设计这道实践题,是让学生感受“1亿是多大的数字”。可是,据网民推算:一亿粒米大约8000多千克,如果一个人每秒钟数3个数,不吃不喝不睡,理论上从1数到1亿需要一年时间。由此可见,这是一道不可能完成的作业。一是耗时太长;二是靠背和扛,学生难以把1亿粒米带到学校。
有网友认为,老师明确要求学生“一粒一粒地数”,而且要求学生“用食物袋装好带回学校”。由此可见,该老师对“1亿粒米”没有建立基本概念,对“1亿粒米”有多重、需要多长时间数完,心中无数。因而这道作业题不够严谨、缺乏常识。
曾经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数学题:“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明明的3倍,爷爷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6倍多3岁,爸爸、爷爷今年各多少岁?”这道数学题的答案很简单,但却缺乏常理。原来爷爷的年龄是147岁、爸爸是24岁。难道小明的爸爸15岁就结了婚,爷爷120多岁高龄才生下小明爸爸?很显然,这道数学题也不严谨。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其实,老师命题也应如此。因为数学具有严谨性,这也决定了数学作业的严谨性。数学不是简单的运算,其间还渗透着逻辑性、常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因而,老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切忌随意性,避免信口开河,对涉及到的各方都要反复求证,避免“数1亿粒米”的作业再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