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即将来临,又有一批师范毕业生将加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但不少学校又是欢喜又是愁。喜的是学校吸收了“新鲜血液”,愁的是“嫩肩挑不起重担”。新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为了对学生、家长和社会负责,学校往往需要在教师资源已经很紧张的情况下,配备师傅带教,可是老师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自身的教学任务已经很繁重,这无疑又加重了老教师们的负担。
要解决这个烦恼,需要从提高新教师的适应性入手。我们可以借鉴驾考的经验:在路考时,考试者会在常态的路况下,包括黑夜和雨天,面对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辆,“真刀真枪”地考试。不但考核其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而且考核其心理素质。这样他们拿到驾驶证就会独立开车。回头反思当下的师范教育,新教师适应性为何这么差?我们以为,实习缺少“实战性”不失为重要原因。
一是实习的时间安排滞后又集中。多数师范院校都把实习放在最后一学期,而前几年都是关起门来学理论,即使偶有见习的机会,学生也多是走马观花。这种脱离实践的理论学习,既使师范生错过了及时把理论内化的好时机,又使他们因找不到学习方向而缺失学习动力。
中小学老师毕竟都是课堂教学“实干者”,如果师范生们能亦生亦师,既学好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又通过实习去找到走进课堂和学生的“钥匙”;既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又能依靠课堂经验丰富理论,这种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打破生和师边界的学习,才是师范教育应有的方向。
二是当下的实习因“走过场”而容易打折。最后一学期,毕业生为了工作,要笔试、面试,要准备应聘材料……精力分散,也难免影响听课、评课和上课,负责的班主任工作也可能应付了事,有些学生甚至还没找到点感觉,实习就结束了。这样的实习无法为师范生积累教学经验,他们成为教师后适应性差也就在所难免了。
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课程,加强实习就是弥补师范生实践短板的最好抓手。因此,我们建议师范院校让师范生的实习贯穿整个学段。譬如,每两个月抽出一星期,组织他们下学校从见实走向实习。同时,实习学校应鼓励他们多做“自选动作”,例如多与中小学生结对子,多关注教改动态,多参加集体备课和沙龙、论坛等研修活动……鼓励他们多亮思想,多发声,因为“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站稳讲台的力量就来自他们的内心。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范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母机”,而教育实习又是帮助师范生快速成长的重要通道,师范院校应该和教育部门与学校一道,抓好师范生的实习工作,让他们成长得更稳、更快,让教育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