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等部门出台文件,要求学校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对许多家庭来说,劳动实践教育几乎是陌生的字眼,孩子们会做的越来越少,肯做的为数不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家长担心家务劳动占用孩子学习时间,影响孩子学习;有些家长嫌弃孩子笨手笨脚,做家务等于添乱;有的家长溺爱孩子,舍不得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这一切让家庭几乎变成了劳动实践教育的“荒地”。劳动实践教育的缺失对于孩子成长极为不利。美国哈佛大学曾对456个孩子进行跟踪调查,20年后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比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发展更好、心理更健康;二者收入比为1.2:1;失业率、犯罪率分别为1∶15和1∶10;且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较低。
可见,劳动实践教育是有益且必要的。作为家长,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呢?
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家务劳动的意义。按人生存的“需要度”,劳动可分自我劳动、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三大类。自我劳动是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基础,而家务劳动则是自我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最关键的过渡环节。如果说自我劳动是“生存之须”,那么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则是“生活之需”。教育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其次,家长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要想做好劳动实践教育,家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能够参与其中。一些耗时较长、程序较多的家务(如包饺子、大扫除等),家长不妨于孩子时间充裕之时,和孩子共同完成。二要有足够的耐心。当孩子在劳动中的表现达不到预期时,家长决不能嫌弃,而应该耐心指导,让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得到提高。三要大胆放手。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劳动任务,使孩子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在日本,有句教育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作为家长,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充分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这样孩子才能形成健全的品格,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