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称图书馆应当以全开架借阅为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走廊、教室等空间创新书刊借阅方式。教学期间,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小时。鼓励课余时间、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
无疑,这一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生阅读,然而,单凭这一举措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校在保证图书馆开放时间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充分“搞活”,有效引领师生阅读。
一要激活阅读机制。目前,很多中小学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创建学校特色时,都将加强师生阅读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味的重要途径,将打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但如何激活学校的阅读管理机制、有效促进师生阅读、提高学校办学品味则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智慧。
要激活学校阅读管理机制,应该做到“三到位”,即:宣传到位。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师生宣传阅读的重要意义,介绍学校阅读管理制度,引领师生重视阅读、主动阅读;落实到位。对于学校制定的师生阅读制度,要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评价到位。学校要定期对教师、班级、学生的阅读情况做综合评价,奖优罚劣,促进师生阅读。
二要盘活阅读活动。学校图书馆充分开放,为师生阅读提供了保障,但要想有效推动师生阅读,还需要盘活学校的各种阅读活动。虽然学校每学年都会结合“世界读书日”“校园读书节”等固定节日开展活动,也会通过教师读书评比、班级读书评比等竞赛方式开展师生阅读活动,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要使这些活动收到实效,学校还需因地制宜,在具体实践中做到三结合:
首先,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要让教师读理论书,提升教育认知;读专业书,掌握教学技能;读其他书,开阔人生视野。其次,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学校及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引领学生通过读教科书掌握必备知识,通过读课外书拓展知识领域。再次,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及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通过阅读来启迪思维、找寻方法、促进交流。
三要丰富阅读形式。在学校这个与书为伴的特殊环境中,阅读形式应不拘一格,关键要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师生阅读的内在动力。为此,学校在开展阅读活动时必须关注阅读主体和阅读目的。就阅读主体而言,可以开展自主阅读、亲子阅读、师生共读等;就阅读目的而言,可以开展研究性阅读、拓展性阅读、休闲性阅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