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不少家长控诉老师有“六宗罪”:老师布置作业要家长“改作业+签字”;实践作业折腾人,家长无奈被PK;为给孩子“加分”,家长要“做事”;忙完学校还不够,课外补课不能少;老师爱群里“放榜”;家长有心理阴影、只盯着成绩看;孩子没时间玩。(12月13日扬子晚报)
因为近期北京中关村二小的“校园欺凌”事件,舆论对家校关系的看法颇多,对学校及教师的负面评价也不少,家校之间即使出现小问题也会被无限放大。正因如此,充斥在网络上的家长控诉教育乃至痛斥老师的文章,时常会引来惊人的阅读量。
认真梳理家长给教师安的所谓“六宗罪”,便会发现家长的抱怨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被迫承担部分教育任务,比如改作业,自己身心俱疲;二是对学校和教师的部分做法,比如在家长群里“放榜”表示不满;三是把给孩子压力的责任推给学校和教师,诸如给孩子补课。
家长对于当前的教育有所不满可以理解,可通常的情况是,问题并非全部出在学校和教师身上。家长拿教师当出气筒,不仅无益于良好家校关系的构建,更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换句话说,没有家长的介入,单靠学校一方并不能实现良好的教育,家长要清楚自己在子女教育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家校双方互不理解逞口舌之能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当站在教师角度来看,他们完全可以列举出家长的“六宗罪”来,家长莫要被网上的一些控诉教育和教师的文章牵着走。
由此,问题的根源逐渐明晰,一者,受当下舆论热点的影响,家校关系的裂痕被无限放大,原本不该有的冲突和争议不断滋生,从而给教师扣上诸多不良帽子。二者,家校之间的有效交流不足,对于双方所关心的问题,只隔空对骂,却不愿坐在一起商量对策,这显然不是正常的家校关系。
家长应当做好自身定位,思考自身究竟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既不推卸自身应承担的责任,也不迁就学校的不妥之举,如此一来,才有助于良好家校关系的构建。教育需要家校的合力,只有明晰双方权责界限,家校关系才能不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