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引起了科技界委员的热议。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研究员曲伟认为,过去老师布置作业,学生们都是用笔记下来,用笔记录是很好的方式,学校现在仍可以引导孩子多使用纸笔等工具。而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张德兴则建议多利用虚拟现实等多种手段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正向地吸引孩子去学习。
未成年人好奇心强、求知欲高,但也意志力薄弱、缺乏判断力。同时,由于早期网络市场缺乏监管力度,内容鱼龙混杂,孩子们极易受到不良思想言论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防止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呢?是否应该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网络呢?网络的普及是科技发展的大趋势,一味地隔绝未成年人与网络的联系并不是理想的办法。引导孩子们科学上网,学校的作用不容小觑。
首先,学校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多利用网络资源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有人认为是网络的出现才导致未成年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但我认为这只是表面原因,从更深层次来说,是孩子们厌倦了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才对课堂不感兴趣。为此,学校要做的是想办法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资源的音频、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与课堂的参与度。
其次,学校应引导孩子科学上网,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网络是孩子们了解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老师应该多给孩子们推荐好的学习网站以及学习APP,引导孩子有目的地使用网络资源。适切的网络课程既可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让其挖掘自身的潜力、拓展知识面。
最后,学校应多开展各种户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多与业余生活过于单调有关,形式多样的网络往往吸引了生活比较枯燥的孩子们的注意力。因此,学校应该多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举行中国诗词大会,向孩子们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诗词世界中找到生活的诗意;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在锻炼孩子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其拼搏奋进的精神,让孩子们在竞技赛场上找到最真的自我。
总之,对于网络,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与其堵不如疏,与其禁止孩子们接触网络,不如学校加强科学引导,引导孩子们科学上网,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互联网的潮流中不迷失自我,找到相应的兴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