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西外国语学院发布《关于不允许一次性餐具、餐盒进入校园的通知》,引起网上热议。通知称,今年11月起,为加强学生的食品安全管理,学校将禁止外卖及一次性饭盒、塑料打包袋进入宿舍。(11月17日人民日报)
以一次性包装为特点的外卖,顺应了现代人的忙碌状态,自然也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省事儿要求。“市场份额才是第一!不要管成本!只要市场份额!”外卖企业“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曾提出这种口号,足见外卖还有诱人的便利和优惠。而反观一些学校的食堂服务现状呢?改变总是那么缓慢,仍然是菜色单一、空间拥挤、等餐时间长,如此,怎能完全怪罪大学生们青睐外卖呢?
尽管说外卖偶有不符合卫生标准导致食物中毒,甚至有送餐员“顺手牵羊”行窃等事件发生,但相较于日复一日的学校食堂就餐难问题,两害相权取其轻之下,学校虽有禁令,也很难凑效。正如有同学所言:“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点外卖,学校很难管得住。”
对一次性餐具、餐盒进校园,倘若简单叫停、一禁了之,不但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外卖商家也可能会趋利避害采用隐蔽的方式继续牟利,这样躲躲藏藏潜在的隐患反而会增加。所以,着力从内部多多“度”量,解决学生就餐难问题,让学生心向食堂、吃在食堂,才是最好的办法。
首先,优化就餐环境的舒适度。学生在食堂就餐有三怕:一是怕等怕挤。校园学生多,到了饭点,窗口处用“水泄不通”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虽然饥肠辘辘,可队伍行进就是缓慢;二是怕冷怕没。深秋严冬,喝口热汤吃口热菜,是最惬意的事情,可一旦下课晚点或队伍长点,迎来的往往是“冰凉”和“空空如也”的菜盆;三是怕无桌无座。大多学校食堂都不能确保全员就餐,后来的学生不得不等空插座,而此时用过的餐桌上难免留下了米粒、汤渍,让人很是倒胃口。所以,要让学生愿意走进食堂,多开窗口、多备品种、多置坐席、御寒保温等基本工作一定要做好。
其次,规范价格的适宜度。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不少商家都时刻瞄着,想找机会分一杯羹,可以说学校食堂已不再可能垄断、独家经营了,价廉食美是赢得人心的关键。因此,学校食堂不管是校内经营还是社会化服务,在量足食美的基础上,价格一定要紧贴市场,因为有天然的客源优势,比市场更便宜点才最恰当。
再次,调和舌尖上的味美度。大学校园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即使是面向省(区)内招生,区域差异、饮食习惯上也是千差万别。虽然我们不求也不可能做到人人满意,但我们学校食堂绝不能一个口味,也不能一年到头老几样。学校不妨根据招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备一些地方特色菜,可以考虑分类专窗售卖,注意荤素搭配,尽量每周每天不重样。前不久报道的“留言点菜”模式,也可以尝试吸纳。
最后,满足时间的宽松度。大学生的学习不同于中小学学生,特别是搞研究、做实验,还有就是复习备考阶段,有些学生时间上不可能保证恰点就餐,学校食堂如果能将就餐时间做一定的上下延伸,不但可以分流人群的密集期,哪怕晚点来,也能有饭有菜,无疑是暖心的实事。
规定学生在校园内一律不得使用一次性餐盒、塑料打包袋,并禁止师生叫外卖,同时依法对外卖人员进校园进行限制或管理,都可以有。但完全图简单地一禁了之,却是行不通的。他律不可或缺,但提高自身服务与质量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