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沙家长何先生爆料,他儿子所在学校不公布学生成绩排名,但如果交365元,从学校下载一款APP便可以查到孩子的考试排名情况。这种“新颖”的查分方式引起了众多家长的质疑。(12月8日长沙晚报)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但凡接受过教育的人,应该都不同程度地受过分数的“折磨”。诚如报道中的一位家长所言:“课业负担沉重一直是困扰中小学生的最大问题,成绩排名让孩子几乎没有‘幸福’可言。”
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2009年教育部就发出《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各地也相继出台类似的文件,将中小学生平时成绩视为隐私,希冀能给学生减负。2015年,长沙市教育局发布修订的 《长沙市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中就明确要求:不公布学生考试、考查成绩,不按成绩给班级和学生排队。
当然,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下,依靠一纸文件就淡化分数是不现实的。换言之,不公布排名并不代表不需要排名和分数,学生和家长需要通过了解排名,查找差距和确定今后努力方向。因此,学校通常会以发小纸条的形式告知家长孩子的排名情况,这种做法既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学生隐私,也满足了家长和孩子了解成绩的强烈需求,是相对稳妥的“现实”对策。
也就是说,如果学校推荐家长通过安装免费APP查询成绩,虽然可能涉及违规,但这种“便民”举措绝不至于引起公愤。然而,渉事学校竟然瞅准这个巨大的刚需“市场”,将学生的成绩排名视作有偿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贩卖”,令人脑洞大开。
应该说,学校行为不妥是显而易见的,所折射的教育功利化问题切不可等闲视之。家校本应通力协作,家长想知晓孩子的成绩,学校当然要免费提供。如果不是利欲熏心,又怎会一头钻到钱眼里?在物欲膨胀的当今社会,家校关系本来就容易受到污染。学校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失去了家长的信任,得不偿失。当孩子们知道学校竟然借助成绩大做文章,他们纯洁稚嫩的心灵又将会遭受怎样的冲击与伤害?会不会变得见利忘义、满身铜臭?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毫不夸张地说,学校“绑架”家长安装收费APP就是变相乱收费,让教育变了味,让神圣的教育变得低下庸俗,让洁净的校园变得肮脏浑浊。这种严重有悖校园精神的“创举”,贻害无穷,必须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