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被“逼婚”的年轻人活得太自私?

“逼婚”已成为时代热词,互联网社区里“逼婚”词条下高达千万的关注量表明了年轻人被“逼婚”的普遍性。《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5-35岁青年的被逼婚率高达86%,且女性承受的压力远大于男性。有人认为,“逃脱婚姻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对这一看法,我不敢苟同。

2016年春节前夕,北京东直门地铁站内一张由网友众筹的广告海报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争议点源于广告海报上面的广告词:“亲爱的爸爸妈妈别担心,世界那么大,人生有很多种,单身也可以很幸福。” 广告发起者表示,这个想法源于自己几个朋友共有的被逼婚经历,他们希望以此在遭遇逼婚的人群中产生共鸣,同时让家长们看到未婚青年的痛苦和焦虑。广告的设计者米果说,“我们这代人若不试图推翻一些东西,这个社会就不会有进步和改变”。地铁站里一平米的广告可能难以改变什么,却是年轻人为追求幸福而发出的勇敢、可贵的宣言。

为什么会有“逼婚”现象?这远非是父母与子女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家庭问题,其折射出的是两代人在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一些被父辈们广泛认同的观念,如“不仅要考学就业,还要尽快结婚生子”,对接受过高等教育、思想更为开化的青年们来说有些难以接受。仍有不少父母将婚姻与生育视作人生价值的体现,“也要为父母和亲人的幸福考虑,人不能活得太自私”,在亲情、孝道的胁迫下,结婚生子被当作青年人的家庭义务,不结婚就等同于不孝。

女权主义学者西蒙•波娃曾说,“社会传统赋予女性的意义就是婚姻”,父辈们所倡导的价值与道德理念背后,是习俗、文化与社会意识的缩影。处理好旧传统与新理念之间的冲突便是解决“逼婚”问题的关键,未婚青年的父母较同辈人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但若就此“绑架”子女的婚恋自由,两代人的冲突恐会更加深化。

破除畸形观念,转变舆论方向,远非个人之力所能达成,但我们仍要为之付诸行动。在当下,青年们以恰当的方式向外界表达自己的坚持,是追求个人幸福的重要方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逼婚  逼婚词条  自私  自私词条  年轻人  年轻人词条